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创建闲置教材流转平台 云端书库,让旧课本活起来
编者按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文件,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3月底前全省普通高校将普遍建设创业学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给力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勇敢地和墨守成规的生活说再见,激情洋溢地投身创业大潮。他们通过网络、社区等集结起来,许多大有希望、甚至具有颠覆性创意的新产品诞生,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公司就此形成——他们正在生成中国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细胞群。
春意盎然之际,记者走访部分创客新生代,感受这股令人敬畏的青春新势力的激情与梦想。
10多名95后组成的“云书”团队,中为郑霖。
50秒接单、两小时高效配送,每天5000本闲置教材高回收率的库存保证……半年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三学生郑霖发起组建了一个“云端书库”——为闲置的教材找下家,目的是提高教材的循环利用率,免费为在校大学生搜寻所需的课本。
上线至今,这朵满载知识的“云”已接入各大高校的微信公众号,覆盖了杭州所有高校。不到半年时间,“云书”的月订单量已经接近两万,教材库存突破20万。除了在各大创业创新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百万风投外,“云书”还与多家培训机构展开广告合作,目前已达到营收平衡。
从“痛点”开始创业
杭州下沙新加坡科技园5号楼6层“云书”的工作室,空间不大,靠窗的一侧摆了4张大办公桌,十几名95后坐在电脑前,他们的梦想,是让全国大学生都用上免费教材。
“我们不生产书,我们只是书本的搬运工。”套用一句广告词,郑霖说起了与书的缘分。
大二那年的毕业季,他常常能看到小贩在寝室楼下转悠,毕业生把4年的教材卖给小贩。“4毛一斤,20斤,8块钱!”当这串数字从小贩嘴里蹦出来时,郑霖觉得自己“心都碎了”。
“无处安放”的教材难逃废品处理厄运,这一场景成为了郑霖的“心梗”——“真的不能用钱去衡量这些书的重要性。”
于是,2014年,郑霖尝试“收书”,想要赋予旧课本新的使命。课余时间,他辗转各个寝室楼间,收来不同科目类别的教材,有序地排列在校内一个闲置的房间,取名“二手教材工作室”。有购书需求的同学可以去工作室转转,“凭运气”找自己想要的书。
这便是“云书”1.0版本。
能不能借助互联网,让闲置的书流动起来?能不能让有需要的人不进仓库就能挑到所需的教材?一个个想法在郑霖脑中打转。
“有想法就该勇于挑战,有梦想就要努力拼搏。”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郑霖和伙伴们扑向了创业圈。2015年9月,云端书库——“云书”应运而生。郑霖说,“我们这个O2O平台向用户收取书籍,再送至其他用户,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实现书籍资源的充分利用。”
从“二手”倡导环保
今年1月,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郑蓉蓉收到了用牛皮纸袋精致包装的免费教材。她不由得为这群同龄人的做法点赞:“云书”接地气,帮大家解决了旧教科书难处置、新教科书价格高两大难题。如今,郑蓉蓉成为了“云书”在浙财大的兼职“搬运工”,除了收书、送书,她还要把这一份份包裹着“环保”的公益情传播出去。
“分享、经济、环保”是“云书”从一开始就倡导的理念。
因为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在校学生2.2亿人,以每年每生15册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30多亿册,而印制这些书要消耗纸张55万吨,要砍掉大树1100多万棵。不仅如此,生产纸张一吨还需要消耗100吨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课本循环使用一年就能为国家节约很多资源。
事实上,90%的教材可以重复利用7次以上,而我国教材循环利用率很低,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郑霖随即在各大高校展开调查,形势比较乐观:“有75%的学生有意愿使用二手教材。”不仅如此,不少学生表示使用二手书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更有利于培养节约意识。
究竟有多少书可以“重来”?“不少公共课和选修课的教材,一旦考完试,崭新的书本就被束之高阁,这些书完全可以重复利用,但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循环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郑霖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云书’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免费的二手书为原点,连接更多的同学和高校,一起分享知识、理念和见解,为环保、低碳尽自己绵薄之力,使之成为当代大学校园里的新风尚。
2015年11月,在首届浙江大学生创业峰会上,“云书”获得第一名。12月,“云书”闯入了浙江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一时间这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APP广受学生欢迎,瞬间吸引大量忠实粉丝。
“虽然明天就要离开学校,但是我的课本会代替我走进曾经的课堂。”“看到大一时的课本如今已经微微泛黄,我知道我是一名称职的学长。”……每当看到“云书”微信公众号里的留言,大家都觉得成就感爆棚。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马悦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