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由“复杂”回归单纯

10.09.2015  10:19

教师节就得给老师送礼”是一种不良的社会文化心理,杜绝它,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美好的节日,千万别再人为弄得那么复杂而累人。

又到教师节。杭州西溪街道联手文三街小学,开展“我心目中的老师”主题活动。孩子们用手中的笔,把心中最喜爱的老师写出来、画出来。一行行真切的话语,抒发学生对老师的爱;一幅幅用心绘出的图画,寄托着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一位小姑娘认真地说:“我想画带过我们体育的谢老师,我要把他画得更英俊一点。”真好!

是的,这才是简单、单纯、纯朴的教师节好礼物。相信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讲,收到一张这样的画片,远比收到一张礼金卡来得开心。教师节不是“送礼节”,可是,家长该不该送礼、教师能不能收礼,又成“纠结”的热议话题。“现在,我们都害怕过教师节了!每逢教师节,简直成了教师的‘批斗大会’!这份职业看起来很不崇高,这哪里还有过节的气氛?”上海有位小学老师这样说。连老师自己都害怕过教师节,这教师节可见变异成啥模样了?

家长的心情也很复杂:送了怕不收,不送不踏实;送少了感觉不好,送多了觉得也不对;别人家都送了,如果我不送孩子会不会被老师忽视呀……家长大约也得了“教师节送礼焦虑综合征”,不知怎么治才会好。

这是社会化的“节日冗余”,本来就没必要产生、也不应该产生。

母庸讳言,曾经出现过教师进行“教职寻租”的情况:去年教师节,黑龙江哈尔滨依兰高中班主任老师冯群超,因班上学生未向任课老师送礼而气急败坏,公然向全班同学索要礼物,并咆哮般训斥谩骂学生“不要脸”、是“废物”等等,没想到被录音后传到了网上;不久前,江苏南京市某小学校长,就因公然向学生家长索要礼金,而被就地免职……向来都是“师之有道,方有尊严”,老师如果自己都“失道”,哪里还有“尊严”?

表心意的精神礼物,在教师节必不可少;图金钱的物质礼物,真该在教师节消失。今年上半年,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曾对上海15000名中小学生、3000名家长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确认向教师送过礼的占7.2%,表示“说不清”的有4.5%。如果“送和不送不一样”,不送老师就对孩子很凶,送了老师就对孩子很好,这样的老师拿了“教师资格证”,却距离“合格”两字还差一大截。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明的传承者。其实,与一生收入的“大数”相比,收礼获得的那点“收入”,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却与师德背道而驰。学生们品学兼优,那才是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刚刚看到报道说,广西柳城县太平镇偏远的贫困村西岸村,两名教师已经坚守了30多年,如今为仅剩的15名学生而留守。对于他们来讲,哪有什么礼物可索要的?将一拨拨农村学生送出山村,不就是最大最好的“礼物”么?

教师节就得给老师送礼”是一种不良的社会文化心理,杜绝它,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美好的节日,千万别再人为弄得那么复杂而累人,而应尽快回归简单、单纯。这个事上,老师与家长、学校和社会,就应立刻“一拍即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