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红十字会组织召开2020年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会议:“十三五”期间我省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12月15日,省红十字会组织召开2020年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期间我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研究部署“十四五”时期工作。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黄元龙出席会议并讲话。9个地区、高校红十字会围绕数字赋能、基地管理、师资管理、培训质量管理等议题做经验交流。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应急救护工作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普及培训人数从2016年的百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12万,救护员人数从2016年的20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4.13万。目前,全省普及培训率累计达26.47%,救护员培训率累计达3.83%。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将应急救护培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关指标和内容列入《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工作开展。不少市、县(市、区)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平安创建等测评内容。
部门协作机制不断深化。各级红十字会与宣传、教育、卫健、工会、机关工委等部门联动开展了专项培训,与人社、工会、团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应急救护大赛,累计有3名红十字救护员获得“浙江金蓝领”称号,5名应急救护培训师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工作阵地不断拓展。全省共建有多个优秀师资名师工作室和243个各类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7个,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教育体验馆16个,为群众创造便捷可及、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培训环境;各类景区救护站56个,其中5A级景区14个、4A级景区8个,其他景区34个,为游客提供应急救护服务,宣讲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组织志愿服务队参与赛事活动赛前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现场救护,为当地重大赛事活动提供救护服务保障。
质控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国出台师资管理办法,实行师资分级管理制度。全省现有应急救护培训师8000多人,位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分级督导全覆盖。最近3年,每年都涌现救护员施救案例60例以上。
救护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省通过公共财政投入、社会募集等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在机场、车站、学校、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投放AED2600多台,其中带屏幕显示功能的一体机超过1000台。各级红十字会研发AED电子地图,力争每台AED至少有5名取证救护员,探索构建“AED+救护员+救护队+智能管理”四位一体的应急救护响应体系。
宣传和褒扬激励措施不断完善。专门出台文件,建立褒扬慰问机制,对成功施救者进行走访慰问。通过推荐施救者参与“最美人物”“好人”等各级各类典型人物评选,为优秀师资建立“名师工作室”,定期发布“红人榜”,把救护员中的困难家庭列入“博爱送万家”范围等方式,激励工作业绩突出的救护师、救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