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主导品种全覆盖
#!diantou!#(浙江日报记者 杨军雄) 眼下,各地首批春茶陆续开采。茶农最怕倒春寒,一阵大风或一次霜冻,就可能给昂贵的明前茶造成大损失。今年,绍兴和安吉两地茶农不再为此担心了。我省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为两地茶园撑起“保护伞”。就在不久前,绍兴市日最低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当地57户茶农获得了85.02万元保险赔款。
我省已为越来越多农户撑起“保护伞”。“包括茶叶在内,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实现了主导品种全覆盖。”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农险协调办主任翁建荣介绍说,历经近10年发展,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已达40个,成为全国险种最多的省份之一。2014年,我省农业保险覆盖全省405.63万户农户,大户参保率79%;保费规模7.84亿元,提供农业风险保障432亿元。
我省台风、洪涝灾害多发。“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之初就是希望帮助受灾农户获得恢复生产能力。”翁建荣说,目前,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开发了水稻、大小麦、油菜、生猪、蔬菜、林木等22个全省普适性险种,以及食用菌、蚕桑、湖羊、茶叶、家庭农场等18个地方性险种。
除了自然风险,“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风险也影响着农业健康发展。为此,我省政策性农险还向保障市场风险拓展。继去年初我省长兴大棚芦笋价格指数保险签下首单之后,宁波鄞州区、衢州衢江区率先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价格指数险降低了市场波动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稳定区域生猪、蔬菜等农产品生产。
此外,我省还创新农业保险模式,完善保险社会治理功能。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中心工作,探索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出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农业保险模式,成功运用保险经济杠杆引导农户主动将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消除病死猪乱丢弃或流入市场现象,成为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多赢之举。
今年初,我省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版农险办法——《浙江省实施〈农业保险条例〉办法》,并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省农业保险迈上法制化发展轨道。我省已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工作费用制度,实现“乡乡村村有网点、保险服务面对面”,全省已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855个、服务点9809个,聘请各级协保员1066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