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改革应具有国家战略思维
本报讯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新发展观应成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指南。11月15日,三十多位来自理论和实践前沿的各路政采“大咖”们齐聚清华大学,就当前政府采购业内亟待破题的战略转型问题展开了观点碰撞。
随着对外开放战略转型,中国对国际公共采购贸易规则的需求空前强烈,政府采购进入一个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公私合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一系列变革也给政府采购打造了良好的转型基础。同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新的发展理念,并强调了党和国家的工作核心为创新发展。在新发展观背景下,政府采购制度究竟应如何转型,转向哪儿?会上,各位专家纷纷就这一重要问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认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应具有国家战略思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在政府引导下的追赶型战略,需要不断地根据发展需求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职能,政府采购工作也应该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就目前而言,这个调整要紧密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个新发展观,特别是创新发展观。中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因此,如何实现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需要我们有高度的政策头脑和战略意识来理性地调整政府采购的管辖范围和标准。
“在集中采购制度的支撑下,将集中采购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转向专项化,同时促进集中采购工作由程序化转向专业化,这是研究政府采购战略转型的第一个关键问题。”作为曾经参与《政府采购法》起草的专家,于安指出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采用的以集中采购为主的采购方式是制度设计之初,为了助推政府采购制度诞生的产物。集中采购制度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单纯的程序化通用品采购不足以支撑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政府采购制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提出,政府采购是制度供给和结构优化要素结合最紧密的领域,在集中采购的框架下要有一定的弹性,集中采购制度还有创新的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姜爱华通过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的研究,认为政府采购在政府能力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应提升政府战略采购能力的建设,包括预算规划能力、竞争营造能力、合同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单位能力。于安认为要享有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话语权,还必须有高端的政府采购战略做支撑。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增加对政策功能的追求和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呼应。例如在科研创新方面,虽然国家的支持力度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制度障碍使得科研资金被沉淀。从采购角度来讲,科研是服务而不是货物采购,本质上是政府购买服务,要尊重提供服务的人的价值。这样才能体现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发挥政府采购应有的政策功能工具作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曹富国用实例论证,高铁采购就是典型的支持创新的采购实践,但是现有的制度下缺少这样的创新采购的制度空间,应当基于创新思路来重新审视政府采购制度。来自实践部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副处长闫颖提出更有操作性的建议,政府采购目前在帮助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方面尚未破题,政府采购能否切入众包平台,让中小企业进入大型国企的分包平台。
会上,大家还结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纠纷的救济、公私合作的前景、政府采购和反腐败行动、政府采购电商等话题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探讨。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采购研究中心主办,30余位在京的政府采购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