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 结构趋优——一季度全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9.04.2015  19:50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发展平台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策环境的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一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在杭州地区七个县(市)区中增幅排位第五位。其中:种植业产值 2.56亿元,同比增长8.2%;林业产值5.77亿元,同比增长3.2 %;牧业产值3.29亿元,同比下降1.8 %;渔业产值 2311万元,同比增长 1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300万元,同比增长10.0 %。农业增加值8.3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0%,在杭州地区七县(市)区排位第三位。

一、农业总产值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主导产业增速趋缓,影响农业总产值增长。 其中,两大主导产业竹笋和生猪生产形势欠佳。竹笋产业:尽管今年覆盖面积增加,但亩产量有所下降,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略有下跌,一季度竹笋产值同比只增长了1.5个百分点。生猪产业:从去年实施限养禁养政策开始截止今年3月8日,我市累计禁养生猪养殖户753家,禁养生猪5.18万头,导致今年一季度的生猪、家禽存、出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一季度生猪价格同比略有上涨,但不足以弥补出栏下降对产值带来的影响,一季度生猪产值同比下降3.1%。 二、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对总产值增长拉动有限。 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保持平稳增长。新兴产业,如,水果、中药材、草食类动物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产业规模较小,拉动作用不强。

二、主导产业的基本情况

1 、春粮面积“稳中略增”。 从春季粮食监测推算数据看,全市春粮作物种植面积2.75万亩,同比增长1.5%,油菜种植面积2.38万亩,同比下降1.0%。春粮作物中:大小麦种植面积1.70万亩,同比下降5.7%;旱粮作物,薯类种植面积0.86万亩,同比增长7.7 %;豆类作物种植面积0.18万亩,同比增长33.1%。今年农户种植旱粮的积极性较高,主要原因是去年小番薯价格高、效益好且政府对旱粮作物有扶持政策。

2 、果蔬产业“扩面增产”。 一季度我市草莓种植面积1700亩,同比增3.0%,总产量 605吨,同比增长12.0%,总产值1557万元,同比增长10.9%。由于暖冬,今年草莓采摘期提前十天左右,使得一季度产量、产值均高于上年。全市春季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同比增长2.4%,主要是蔬菜基地面积有所增长。由于暖冬一季度蔬菜亩产略高于上年同期,蔬菜价格总体稳中略涨。一季度蔬菜产量3.52万吨,产值9986万元,同比增长8.0%。食用菌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价格较为平稳。一季度我市食用菌鲜品产量1410吨,产值1077万元,同比增长8.0%。

3 、花卉苗木“低位增长”。 随着“百里画廊、千里画卷、三美临安”建设的大力推进,全市公共绿化面积有所增加,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同比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4万亩,同比增长1.1%。从市场销售价格看,今年山核桃苗木市场销售价格同比略有上涨;绿化类苗木品种多差异较大,小苗木销售形势尚可,价格也有所上涨;大苗销售形势相对较差,价格有所下降。一季度花卉苗木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6.7%。

4 、中药材“增势良好”。 我市山林资源丰富,气候和地理条件比较适合种植各类中药材,中药材品种较多,主要有:铁皮石斛、吊瓜、西红花、白术、前胡、玄参、元胡、灵芝、天麻、开金锁、黄精、白芨、三叶青、黄桅子、覆盆子、山茱萸等。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全市现有中药材面积1.63万亩。一季度有产出的药材主要是铁皮石斛,鲜条产量9吨,产值 540万元,同比增长18.4%。

5 、竹笋产业“量增价跌”。 由于去年三季度雨水偏多,对竹鞭生长不利,导致今年雷竹覆盖笋出笋率低,亩产有所下降,但由于去年孵笋价格高,今年雷竹覆盖面积有所增加。据统计,全市雷竹覆盖面积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6000亩,同比增长11.1%;冬笋今年是大年产量增加较多。一季度竹笋产量3488万吨,同比增长 2.0%;价格同比略有下跌,一季度竹笋产值4.16亿元,同比增长1.5%。

6 、畜牧业生产“下滑明显”。 受环境整治以及部分畜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畜禽规模饲养量明显减少,产值下滑,畜牧业生产进入转型升级阵痛期。一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3.29亿元,同比下降1.8%。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5.7万头,累计出栏16.4万头,同比分别下降11.0%和4.2%,生猪产值2.43亿元,同比下降3.1%;一季度末家禽存栏50.2万羽,累计出栏42.9万羽,同比分别下降26.9%和5.2%,产值1124万元,同比下降1.8%。食草动物养殖结构调整加快,湖羊、奶牛、毛兔养殖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山羊和肉兔养殖量同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一季度湖羊、牛奶价格同比有所下跌,肉牛、山羊价格继续保持上涨。

三、农业发展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弱。 一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我市设施农业的占比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土地流转的不稳定性,使得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存在短期行为,缺乏中长期规划和打算,农业生产的条件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陈旧、老化、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依然较差,一旦出现台风、高温干旱、洪涝灾害,农业减产减收在所难免;二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普通农民获取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滞后,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较长,农民往往成为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2 、成本攀升农业经营效益有所下降。 目前种子、砻糠、竹叶子、麦壳、土地流转费、雇工工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由于国际上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内,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受到挤压,农业生产效益下降。今年一季度雷竹覆盖笋的经济效益明显不如上年;年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3月底我市收购价甚至低于12元/公斤,平均每头生猪亏损100-200元,导致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不高;湖羊养殖效益也明显下降,养殖利润从上年的每头500元/头,下降到目前的350元/头左右,农业增效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3 、环保对牧业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 随着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畜牧养殖户的养殖场地受到限制,养殖场环境整治以及畜禽实施定点屠宰,屠宰检疫成本上升。迫使一些小规模的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使我市的猪(禽)养殖量明显减少,畜牧业生产规模缩减,加大了完成全年农业产值增长目标任务的难度。

四、对策建议

1 、加大粮食功能区建设力度。 加强粮食功能区农田、水利和配套设施建设,稳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实施旱粮补助政策,鼓励农民多种马铃薯、番薯和玉米等旱粮作物,扩大旱粮种植比重;通过总结推广和示范引领鼓励农民探索实践农作制度创新,并及时对好的种植模式进行宣传推广,如,对利用冬闲田种植食用菌等农作物或水稻田套养泥鳅和甲鱼的模式这种增产增效的模式给予宣传和推广;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和良种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米的种植比重,实现稳粮增收的目标。

2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 ①面对畜牧业生产及环保成本上升,畜禽产品价格走低的不利形势,我市畜牧业生产要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步伐,鼓励规模场(户)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优良品种,进行产品更新,加大优质畜禽产品养殖比例,使养殖品种向多元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减少亏损。根据临安本地实际和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需求,鼓励养殖户多发展竹林放养鸡、瘦肉猪、杂交野猪等特色养殖,继续扶持草食类动物发展。②扶持生态畜牧小区建设,对畜牧生态小区的环保设施投入给予适当财政补助,鼓励发展农牧结合型的生态循环农业。③引进竹制品精加工企业,延长竹产业链,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④加大我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名优农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以现有的“淘宝村”为引领,向其他镇(街)有条件的村扩展,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培育更多的“淘宝村”。目前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提供帮助:①在村道拓宽、配套物流进村、仓储用地审批方面;②在资金上给农村电商发展提供金融支持;③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推介工作;④把网上销售农产品纳入产品质量检验的范围;⑤积极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加大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助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