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才是经济发展活力之源
央行日前发布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信贷等几大重要指标在同比增速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此市场十分关注。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在支持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上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央行对外的多次表态中,都明确宏观调控基调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当前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放水”,更不会突然转向。
在此背景下,月度金融数据更多传递出的是微观操作层面的一些临时性变化,而非趋势性选择。前期启动的基建项目较为集中、银行项目储备大量消耗等因素导致一季度信贷增速较快,而“传统贷款小月”、地方债置换不计入贷款统计等因素又使信贷数据在4月份出现一定回落。这些现象都是市场供需调节下正常的波动。
货币的供给源自实体经济的诉求。不可否认,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有所回升的基础之一,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金融环境,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支持,但这并非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需要认识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供给和需求的不断匹配。我们认为,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层面涌现出了旺盛需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甚至引导、激发需求才是当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所在。
目前,多个省份已陆续发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通过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上持续发力,一些可喜的变化已经显现。以经济较为活跃的浙江为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该省一方面出清“僵尸企业”、去除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则强化资金保障,支持重点项目、培育双创企业、力挺薄弱环节。在此过程中,盘活了存量,化解了风险,创造了机遇。
由此可见,改革才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只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只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不断有效落实,我国经济稳健向前的态势就不会发生变化。那种对当前金融数据的过度解读没有依据,也是没有必要的。
作者:才道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