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实干再谋新篇

02.02.2016  09:12

  1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陈国猛被选举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选举结果公布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在工作报告中说,浙江一线法官年均结案数是全国平均数的2.2倍,居全国第一,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面对日益攀升的收案量,法院将如何来解决?

  陈国猛:过去一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立案登记制改革和新行政诉讼法实施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我省法院办案任务空前繁重,压力倍增。浙江作为沿海先发地区和中小微企业最集中的省份,经济发展正处于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的转型升级关键期和阵痛期,产生和积累的矛盾纠纷在司法领域中的反映更为明显。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首先要从制度上破解难题,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优势,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建设,认真总结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情况,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推动可调解案件和小额诉讼案件分别进入调解、审判“快车道”,切实做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

  其次,要创新科技运用,助力法官办案。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力争在服务法官办案的应用系统开发上实现新的突破。目前,我们为全省法官开发了办案助手系统、智能化文书制作系统、电子商务网上法庭,探索以录音替代庭审书面记录,逐步让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走出案多人少带来的案牍劳形。

  第三,要真心关爱干警,将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结合起来,多为干警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坚持服务基层,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保障;要关爱干警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队伍生机、活力和凝聚力;要坚决支持法官依法办案,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恶意抹黑司法、藐视法庭、侮辱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保护干警的合法权益。

  记者:在报告中可见全省法院人蛮拼的,为什么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可度依然不高?对此,《浙江法制报》作为我省政法工作宣传主阵地可以做些什么?

  陈国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司法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司法作为个案利益关系调整的重要手段,往往涉及社会个体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与人们的关联度最为直接,容易激发群众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而司法的专业性和封闭性,又容易使群众对司法产生神秘感,对司法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要在全社会营造了解司法、崇尚法治的氛围,人民法院和新闻媒体有着共同目标,可以互相补台,互相促进。法院要通过司法公开及时准确地传递审判执行工作的信息,回应群众关切;媒体要遵循司法工作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通过讲好法治故事,来反映司法活动。

  我们衷心希望作为我省司法新闻重要喉舌的《浙江法制报》,能够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大力度宣传我省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记者:去年我省法院已遴选出首批403名入额法官,今年将深化司法改革。对于入额的法官、法官助理以及其他司法辅助人员,您能不能对他们说点什么?

  陈国猛:入额法官是我们综合考虑政治素养、专业能力、从业经历、廉洁自律、职业操守等条件,经严格遴选出来的优秀法官。但是员额法官并非终身制法官,每年都要定期考核。员额制改革后,法官的办案任务将更加繁重,希望入额的法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职,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的法官助理对改革一要有信心,要看到中央确定的员额制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二要有耐心,因为试点中没有“一步到位”用尽员额,已经为暂时未能入额的优秀人才留下了入额空间。11家试点法院还预留了135个名额,暂时未能进入员额的优秀中青年骨干都有希望。

  对于其他司法辅助人员来说,我们也会为他们在法院内部转岗和分流做好妥善安排。但也要认识到,本轮司法改革是司法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涉及权力、责任、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身为法院人,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大家都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推进改革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