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改革促进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根本动力,也是精神内核和方法路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争当改革促进派。
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改革推进的力度。争当改革促进派,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切实把握精神实质、思维方法、立场观点、使命责任,真正做到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牢牢把握改革的地位作用,坚定改革信念。30多年来,正是改革的不断深化,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奠定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迎来了实现中国梦的曙光。展望未来,只有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才能从根本上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民族复兴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两个“关键一招”进一步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极大凝聚了党心民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始终高举改革开放这个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坚定改革信念,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
牢牢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明确改革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制度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根本性。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方向,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牢牢把握改革的路径方法,提升统筹谋划能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改革向纵深推进,遇到的挑战、风险和考验比过去更严峻、更尖锐、更复杂。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在战略要求上,强调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改革重点上,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重点完善基本制度、健全市场体系、优化政府治理;在改革关系上,强调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路径方法的重要论述,提升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能力。
牢牢把握改革的依靠和保障,凝聚改革力量。为了谁、依靠谁,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人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价值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向前推进。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经济多元、利益多样,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的性质不变、局面不乱、力量不断。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改革才能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中有效推进。
不断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切实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不断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精确发力”,就是要校正改革准星,着眼于解决根本问题、突出问题,“打蛇打七寸”,使改革更接地气、更有含金量;“精准落地”,就是着眼于改革设计方案落实,让改革落地、生根、见效。改革促进派必然是实干派、实效派,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苦干实干,不断取得群众欢迎、发展需要的实效和实绩。
在改革关键点上发力,在突破重大问题上落地。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牵住“牛鼻子”,防止不分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牵引其他领域改革的龙头。应紧扣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重点解决好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围绕发展来谋划、围绕发展来部署,立足于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改革,立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立足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正视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着力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上,找准改革突破口,提升改革质量。
在总体谋划上发力,在实施措施上落地。争当改革促进派,既要善于谋全局谋大势,又要善于谋方法谋落实。凡属中央顶层设计明确的改革任务,都要不折不扣抓落实;中央授权的探索事项,要不等不靠抓试点;从地方实际出发确定的改革自选动作,要千方百计抓突破。谋划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应更加重视实施层面的具体策划,善于把总体谋划变为工作计划,把战略思路变为行动线路,提高政策质量和可操作性。争当改革促进派,必须善抓落实。围绕中央部署的改革方案,制定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落地方案,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确保各项改革不走偏、不走样、不变形。推出改革任务主体责任清单制度,确保改革责任可检查、可考核、可追责。严把改革督察关,改革推进到哪里,改革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在把握规律上发力,在创造性推进上落地。争当改革促进派,应善于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认识和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在把握改革规律上发力,就是把握好改革的节奏、时序和力度,循序渐进,持续发力,既有勇气跑出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又有毅力坚持跑好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联动性,善于找准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推动改革向更健康有序的状态发展。在创造性推进上落地,就是要根据改革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因地制宜落实政策、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整体的也有个体的,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加以区分,具体谋划,分类施策。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遇到的问题也各有差异,不存在解决不同地方、不同问题的“万能灵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创造性贯彻中央统一部署,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宏观思考与微观探索、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探索中,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底线,又要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想改革、敢改革的人更有勇气、锐气、底气。
在凝聚改革力量上发力,在人民群众获得感上落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改革的成果如果不能为群众所共享,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只有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燃起群众的改革激情,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智慧,汇合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就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争当改革促进派,就要在联系群众中思考改革、在推进改革中联系群众,切实做到改革意义让群众知晓、改革项目让群众“点菜”、改革过程让群众参与、改革成效让群众检验,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持久的改革动力。
作者:王晓东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