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之年过半 完成任务干部状态是关键
时至年中。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2015年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面临着诸多必须完成的年度民生建设事项,面临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努力应对这些挑战,干部状态非常关键。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
当前,时间紧、任务重,改革发展对各级干部来说是重大考验。实现发展预期和落实全年改革及民生建设任务,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一些领域的改革成效也十分显著。但是,相对于全年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改革发展的年度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和艰巨。
一是遏制经济下行势头和促进经济内涵式转型任务繁重。目前我国经济还处在爬坡过坎阶段,稍一松懈就可能掉头向下。与此同时,一些转型已经到了“过顶”的关键期,如果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不能稳妥处理增长与转型的关系,极容易使转型倒退或停滞不前,所以这个阶段处理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如同在走钢丝,必须稳步前进。
二是深化改革由点及面和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很多改革离终点撞线还很遥远,有的改革甚至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要求。中央今年给出的改革任务是明确的,但改革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进度与质量的问题。改革与发展、与民生都是相伴而行的,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与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的刚需叠加在一起,更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三是一些不确定性的挑战随时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历来是动态的,有时候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从整体来看,下半年仍然存在诸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国际性的疫情、行业性的衰退等等。
二
化解诸多挑战和复杂问题,更需要干部的好状态和好作为。正如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干部状态同样也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还会带来更为复杂的局面。
首先,面对新规矩、严要求,部分干部存在不适应症,出现了观望情绪,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部分干部觉得规矩多了、制度严了、要求高了,因此存在多做不如少做、做好不如做对的心态,干事创业的劲头不那么足了,这与责任、担当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其次,经济新常态下,抓发展、破难题的能力存在不足,部分干部有本领恐慌之感,特别是在处理经济发展的破与立问题上,缺少从容的本领和良好的心态,在推动转型上有点儿缩手缩脚,在抓新经济上有点儿找不到方向,这与应对经济新常态所应有的精神状态不匹配。
第三,推动改革、落实改革存在畏难情绪,有等一等看一看的思想。客观上说,每一项改革都是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尤其一些改革首先动的就是干部群体的既有利益,因此有的干部推动改革的热情有所下降。同时,一些改革本身就难度大、复杂性强,需要勇气、担当和智慧,而部分干部缺少这样的思想准备,因此面对改革任务时力不从心。
当然,干部群体本身有血有肉有感情,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他们主观思想的冲击,需要辩证地看,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三
年中,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确保全年改革发展任务顺利完成,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调优、调强干部状态。这无论是对全年的目标完成,还是对谋划“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关键所在。
当务之急是要综合施策,调优干部队伍的履职状态,从“想为的动力”“励为的导向”“愿为的环境”“会为的本领”“不为的问责”等方面着手,消除思想顾虑,回应现实关切,解决实际难题,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的自信。
当前,越是处在经济爬坡过坎、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期,越要把好用人导向,强化标杆效应,干部“上”要旗帜鲜明,干部“下”也要旗帜鲜明。干部考核亟待走出“老办法不灵、新办法缺失”的困境,尤其要尽快回应基层干部“不唯”GDP之后,考核评价向何处去的关切。同时,在整顿乱发津贴、滥设奖励的基础上,尽快启动新一轮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
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出现的“本领恐慌”问题,要靠实实在在的能力建设来解决。当前适应经济新常态、抓发展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简政放权之后的服务与监管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与创新能力,是基层干部最需要提高、最需要补课的四种能力,各类培训要大力聚焦这四种能力建设。
与此同时,要认真解决问责随意性的问题,建立标准统一、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问责制度,起到“问责一个人、教育一片人”作用。在严格问责、整治“为官不为”的同时,要建立制度化的人文关怀,让干部在精神上有强烈的“获得感”,促使广大干部力有所用,情有所寄,心有所安,把状态始终凝聚在干事创业上。(半月谈记者郭奔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