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老年民生 促进老年宜居
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为老兵们操办集体生日会。
西湖区北山街道上保社区的王宝珍老人在社区举行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仪式上选医生。
下城区朝晖街道玉公桥社区的孩子们慰问孤老。
杭州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1年成为老年型城市。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2.9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9.98%。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23.7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62%。
2011年,我市编制了《杭州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了杭州老龄事业五年发展目标,勾勒了在杭州养老的美好蓝图。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已经全面实现。全市老龄工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县(市)党委政府和老龄工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各项需求作为出发点,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文化养老等各个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尤其在2015年,市老龄工委围绕改善老年民生、引领文化养老、促进老年宜居等内容,奋发有为、克难攻坚,实现了“品质杭城 幸福养老”的目标。这既是“深入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具体实践,也体现了全社会对老年人群的重视与关爱。
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工办主任杨英英认为,老龄工作首先要“转理念”,即树立大老龄工作格局,把老龄工作摆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结构的调整中,让全社会更加重视老龄化趋势,切实增强敬老爱老助老意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为老服务中。
今年杭州为老年人办了八件实事
如何让每位老人都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杭州一直在努力。今年,市老龄工委重点为老年人办好八件实事,改善老年民生。这八件实事包括——
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为杭州户籍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及重点优抚对象,60周岁以上失独人员,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1份意外伤害保险。
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省统一部署,稳步提高退休人员收入,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
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工作。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0张,新改扩建500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优化“智慧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市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发放“智慧养老”服务终端2万台。
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逐步建立以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为基础,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模式,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签约服务,通过医保倾斜政策和智慧医疗的优质便捷措施,积极引导签约老年人选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居家医疗保健服务。
开展老年体育比赛和活动。组织举办杭州市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开展丰富多彩、符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
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和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质量,深化律师进社区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
推进涉老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全面完成杭州市退休职工大学新址修缮改造工程,做好杭州市老年病医院迁扩建工程项目的推进工作。
积极开展惠老敬老服务活动。为本市户籍孤寡、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推出电话预约登记、上门拍照、办理身份证和送证服务;推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开展为残老助行、助听、助明辅具赠送活动,为白内障老年人提供手术补助;在敬老月期间,杭州市低碳科技馆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以“走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供气、供水上门安全检修等服务。
杭州老人有了专门的意外险
7月1日起,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杭州市老年人团体意外伤害统筹保险”项目,突破了原来保险市场65周岁以上老年人难以购买商业人寿保险的年龄限制,全市老年人凡在家中起居生活或去公园散步等日常活动中发生意外,都能获得保险兜底,减轻了老年人及其家庭因意外伤害医疗照护费用的负担,为老年人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杭州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意外伤害问题十分突出。而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往往会有一些限制性的规定,如对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有要求,市场上缺乏对所有老年人都适合的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杨英英说,今年5月市老龄工办进行统一公开招标,最终确定3家公司组成共保体,承保统筹保险项目。
萧山区为抓好此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推进,至2015年9月底,全区共有161297人次参保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费共计746.54万元,投保人数、投保金额均居全市首位。
建德市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列入建德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之一。凡是本市户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由市财政出资给每人购买1份保险,市财政补贴约222万元。在签订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后,建德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在20天内保费资金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项目化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
基层老年协会,是加强城乡老龄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杭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老龄工办的不懈努力下,全市基层老年协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至2014年底,全市建立老年协会的社区(村)占97.94%,参加老年协会的老年人占78.11%,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市本级从去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投入500万元,补助运营良好的农村老年协会。今年,市老龄工办发布《杭州市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乐龄工程”两年推进计划(2015-2016年)》,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老年协会“银龄互助”活动机制,建立空巢(独居孤寡)老人信息库,推行“爱暖空巢行动”,以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方式,提升运作活力,实现活动长效发展。
杨英英介绍,到2016年底,全市基层老年协会将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养老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基本覆盖全市城乡老年协会,“银龄互助”活动基本实现全覆盖。
江干区积极构建“邻里互助”服务体系,培育各类为老志愿者服务载体,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倡导低龄健康老人帮扶身边的高龄老人,并建立“银龄人才库”,提升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目前,已成立300余支银龄互助志愿者队伍和服务小组,注册志愿者达2.6万余名。
西湖区探索构建了“1+N”孤寡老人关爱体系:即为一名孤寡老人安装一套“照护宝”、建立一人一档、开展一对一结对、进行每日一访、实行多部门共管,为全区孤寡老人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保障和服务网络。
富阳区划拨10%的福彩基金,用于空巢、高龄、失能失智的困难残疾老人的照料补助。区老龄办认真组织开展特殊困难老人情况调查摸底,按需制定相应的关爱计划和方案,并落实专项资金102万元。
桐庐县全面推进“三位一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村(社)养老互助会202个,养老互助小组1625个。开通“967000”百姓服务热线及其加盟单位电话预约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送副食品、煤气、家电维修等服务。
发挥社会力量共同为老服务
老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近年来,市老龄工办着力培育涉老组织,发挥社会力量,注重打通沟通渠道,建立资源、信息、成果的互通交流机制,不断探索老龄机构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新模式。针对民资参与度不高、基础服务设施薄弱、人才匮乏、医养护衔接不畅等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瓶颈,我市近年来连续出台了文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养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顺畅、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上城区各社区联合物业、开发商推动医疗养生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企业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中,比如春江社区的绿城房产引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中药房、西药房等医疗设施,为居民提供全科门诊,推拿服务,输液等医疗服务,成为养老服务的一大特色亮点。
下城区率先开展“以卡代券”试点,依托市民卡设立养老补贴专项子账户,用电子结算代替原来发放的纸质养老服务券。“以卡代券”实施之后,老年人凭市民卡就可以到街道指定或认可的机构和商户进行刷卡支付。
拱墅区专门引进市场化机制启动全省首个老年服务产业园建设。鼓励各街道有选择地引入品牌优、服务好的第三方社会组织,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主导+社会化运行”模式,切实提升照料中心的利用率和专业化水平,满足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临安市在对社会组织开展的上门服务工作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对社会组织开展的上门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满意度进行考核,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场化,克服以往政府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
强化品牌项目引领文化养老
杭州是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市老龄工委一直为打造“文化养老”的杭州样本而不懈努力,紧紧围绕“文化养老”这一核心理念,创新推出了杭州市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健康生活博览会、智慧养老高峰论坛、中国老年服装设计大赛、老年文艺汇演等活动,提升杭州文化养老的内涵和品质,“文化养老”已经成为杭州老龄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为营造更浓厚的社会敬老氛围,杭州市老龄工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倡导公共服务行业优先、优惠、优待老年人;推出“老年宜居环境特色标准”,选树社区示范点,强化社区为老、老少共融;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评选,增进家庭和睦,促进代际和谐。
此外,市老龄工委不断加大与各类媒体的协同推进力度,继去年9月开通省内首条公益助老热线——“967032”热线、今年1月与杭报集团联合出品《乐活老年周刊》后,10月20日,又将与杭州广电集团联合开播全市首家中老年广播——“杭州人民广播电台•中波954•老朋友广播”,至此,我市已形成全媒体为老宣传服务的新格局:老朋友广播电台、“金秋岁月”老年电视栏目、乐龄网、《乐活老年周刊》组成的杭州市为老服务全媒体联盟正式亮相。
滨江区老年电大“第二课堂”从去年春季开始,又多了新内容“幸福养老大课堂”电视教学。这样的课堂在滨江区已开设了10个教学点,老年电大学员达到3800人,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16%。
淳安县留守老人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50℅左右。留守老人中,有人喜欢唱,有人喜欢跳,有人喜欢画,蕴藏着浓浓的乡土文化。然而缺少文化平台和有效的组织,让这些老人的兴趣爱好被岁月磨灭。对此,淳安县老龄委以老年书画研究会、村老年协会、老年电视大学等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文娱活动,重燃了老人们的生活乐趣。
余杭区在第二轮“敬老文明号”创建中,以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为重点开展,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发动全区各行业开展共创联创,全区有73家单位争创“敬老文明号”。
此外,在10月20日举行的全市庆祝“老年节”暨“文化祝寿”公益活动上,将完整呈现传统祝寿礼仪与“香、茶、花、琴、书、戏”的“新六艺”等,通过为全市老人祈福祝寿,丰富文化养老内涵,彰显城市品位。(本站编辑 沈佳骏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