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个满载微梦想的“爱的收纳箱” 等你来认领帮留守儿童梦想成真
一辆自行车 一张书桌 就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
只有做好饭,洗完衣服,照顾好弟弟、奶奶,小玲才有空写作业。
丽水庆元县14岁留守女孩小玲(化名)在小溪边洗衣服。丁零零,有人骑着自行车从身边的小路经过,她想:如果能骑车上下学,我就有更多时间照顾瘫痪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了。
小玲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今年6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广厦·明基金”的志愿者们搜集了2000个孩子的梦想,将它们装进“爱的收纳箱”。这一张张写着留守儿童微梦想的小卡片,期待着有爱心的你,把它们变成能够改变孩子生活的礼物。
有辆自行车 才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
小玲的家在庆元县外童村,去一趟县城,要经过一条长达16公里的蜿蜒山路。
为了改变家境,小玲的爸妈在两年前走出大山去打工。小玲带着无法行走的奶奶、6岁的弟弟搬到了庆元县城简陋的出租房里,方便她上学。
即使如此,小玲每天仍不得不5点起床,做好一家三口人的早饭,叫醒弟弟,照顾他洗脸刷牙,扶奶奶到饭桌前。吃完早饭,小玲先送弟弟去幼儿园,再走1个小时去学校。
放学后,小玲再走1小时接弟弟回家;做晚饭、洗衣服……忙完所有家务活,已经是晚上9点,小玲才有时间坐下来写作业。
回顾完自己的一天的小玲说:“我很想爸爸妈妈的。”然后低下头,把眼角泛起的泪光藏进了阴影里。
暑假开学后,小玲就是一名初中生了,学校离出租房也更远了。她常想,如果有一辆自行车,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就能节省两三个小时。
但对小玲家来说,一辆自行车也是一种奢望。
有张书桌
就不用盘腿坐床上写作业了
常山县的小晨今年11岁,上三年级,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爸爸离家出走音信全无,妈妈也从未去看过她。“在我脑海里爸爸妈妈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小晨说。
奶奶把小晨养大,靠着打零工供她上学。家里那幢老泥房早已倒塌,她和奶奶只能住大伯家。
每天,小晨写作业都是盘腿坐床上,把作业本放在腿上。虽然没书桌,小晨学习却很认真,甚至在学校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奖,还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
学业逐渐加重,盘腿写作业也越来越累,小晨希望有一张书桌和一部点读家教机,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桌子上写作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李烨池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