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上海文艺创作新的高峰
经历了一年的筹划,12月22日至24日,“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优秀保留作品复排计划研讨会”在沪召开。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市文联和市作协主办,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这也是今年上海召开的第四次创作会议。这四次创作会议分别以重大题材、现实题材、青年创作、保留复排为主题,孵化、确定了共计36部重点创作选题,其中23部为原创作品,13部为复排作品。会议上,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宣读了36部重点创作选题名单。
本次计划遴选的13部优秀保留作品涵盖了交响、民乐、芭蕾、舞剧、话剧、戏曲、皮影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原创作品。会间邀请全国部分专家为这些作品分组研讨、把脉。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做了题为《攀登上海文艺创作新的高峰》的讲话。讲话坚定了上海文艺界为人民创作文艺精品的决心,对全国文化系统或许也有深刻的启迪。
我们在这里召开“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优秀保留作品复排计划研讨会”的交流大会,既是对第一批复排作品的启动,也是对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作的总结,更是以此来深入学习并践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上海市委发布的11号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群众文艺、网络文艺六大门类创作完成“百部精品”的目标,以及将在“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文化大都市。
今年,上海在创建剧本研发机制、推进舞台精品创作上,逐渐探索、形成了一些思路,主要表现为“三个精准”“三个同步”和“三个特点”。
“三个精准”是精准选题、精准选人和精准选团。精品创作研发,意味着要同时精准地选好作品题材、选好主创人员、选好适合院团,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了解决好做什么、谁来做、请谁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结合“十三五”期间的重大节庆、节点,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精品创作要求来设计谋划,并联系上海文艺创作生产单位“一团一策”的特点定向研发选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最适合完成该项选题创作的艺术家担纲核心主创。在作品的主题思想、价值取向、风格样式以及主创人员的配置组合上,努力做好预案,避免失误,同时与具体制作出品单位深度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作品的研发孵化,以力求确保未来创作的作品,既有相当的水准、品质,又契合各文艺院团的剧种定位和艺术特色。这也是在艺术创作层面上对“一团一策”举措的精准体现。
“三个同步”是评论同步、保障同步和组织同步。作品选题研发之先,就设置精品标准,强化专家研判。研发性的评论研讨,既不是终极性的评价,也不是功利性的评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少走弯路,少些浮躁,减少平庸之作,最终创作出精品之作、高峰之作。因此,高峰作品的成就,必须从选材的研判开始,使评论更加切合创作、切合实际,更加有力地影响并引导创作,使评论家与创作者既事先照面、肝胆相照,又一路相伴、走向目标,真正成为相互砥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诤友和挚友。对于重点选题的研发,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增设了创作选题孵化研发项目资助。
“三个特点”,则表现在创作导向、时代精神和整合资源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创作导向,组织精品研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上海市“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重大选题创作工程”以及“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和创作“百部精品”的要求,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选题研发。这些选题,不仅积极呼应并切实践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且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庆、节点,未雨绸缪,规划先行,齐心协力,措施到位,整体局面令人鼓舞。
第二,凝聚时代精神,追求创新发展。今年研发的这些选题项目具有两大特色:一是题材丰富,视角新颖,风格多样;二是在海派气韵、中国故事、世界表达上,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艺术表现本体的“创新性发展”,既响应了习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讲话精神,也生动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关注现实、激活传统、传承文化的时代担当与创新勇气。
第三,整合全国资源,助推上海创作。上海不仅是本地艺术家施展才华的地方,也是全国乃至全球艺术家实现艺术理想的大舞台。开展重点选题研发,应打破体制的约束和资历的障碍,不拘一格聚英才,齐心协力铸精品。担纲这些选题主创的艺术家,既有上海本地的,如编剧李莉、喻荣军、洪靖慧、赵潋、石俊、邵宁等,作曲龚天鹏、刘灏等,也有全国各地的,如北京编剧关山、江苏编剧罗周、浙江编剧蒋胜男、福建编剧王羚等;既有声名卓著的文艺大家,如著名剧作家孟冰、刘和平等,著名导演曹其敬、胡宗琪等,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等,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如舞蹈编导佟睿睿,编剧梁戈逻、陈新瑜等。
对于如何做好2017年的工作,我有三点想法。
第一,是对各位艺术家和专家的寄望。历来上海文艺的时代之作和高峰之作,既属于上海,也属于全国,上海的文艺创作离不开全国各地艺术家和专家的加盟合作。在今年确立的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选题中,就有相当部分作品的主创艺术家来自五湖四海,各地专家们热忱的建言献策也始终温暖着上海的文艺创作。
第二,是对上海各级文艺部门和各家文艺院团的要求。抓文艺精品创作,各级文艺部门领导都应该成为第一责任人,把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我们要把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的实绩、实效当作考察干部和评价艺术家成就的重要手段。上海各家文艺院团要在深入推进“一团一策”的改革中,在“十三五”规划的宏观布局中,对这些选题项目,认认真真部署计划安排,扎扎实实制定创作进程,与各位艺术家一起携手,潜心锻造,出人出戏出精品。今后4年,在推进这些选题创作的同时,我们还将根据不同剧种、剧团或某类题材的需要,进行定点定向的选题研发。
第三,上海创建的剧本研发孵化机制,已经显示出对舞台艺术创作的推动作用。希望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能继续稳健推进,立足于全市、全国乃至全球文艺创作视野,发挥在全市全局创作中的运筹作用与智库保障,做好从选题研发到剧本创作、从二度创作班子组建到作品完成演出的全程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要根据创作形势、创作重点的不断转移,继续及时主动地调整和完善机制,保障当前及未来文艺创作和繁荣发展的需要。资助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都要与文艺创作的进程同步,这也是上海精品创作研发和实施推进中不可缺少、不可断裂的环节。
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也将于同年在上海举办。2021年我们又将在党的诞生地上海迎来建党100周年的辉煌盛典。这些重大节庆和节点都提示我们,上海的舞台艺术正面临着创作繁荣和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上海应该拿出最好的作品来献礼,攀登上海文艺创作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