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音乐剧《元培校长》:东西方文化的一次交融

04.10.2016  18:34

  英国诗人吉卜林曾写道:“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二者永无交汇。”在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渗透逐渐显现,但其文化精神内核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博弈仍在进行,博弈的结果就是文化艺术的本土化重构。

  蔡元培,中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以他为原型的摇滚音乐剧《元培校长》充满探索性。

  摇滚音乐是源于西方的大众艺术语言。《元培校长》作为一部实验性的音乐剧,首次用摇滚音乐语言解读元培校长,以“解放”的精神内核构建起沟通异域文化的桥梁,以期传递时代的先锋思想,重塑历史人物形象。

  选择摇滚音乐剧体裁讲述改革志士仁人的先锋思想新颖十足,但也有着争议与质疑,争议的焦点在于以摇滚这种亚文化形式是否能恰当地表达宏大主题。

  摇滚音乐的精神内核是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是自我对冲突与平衡的协调。其艺术基因中携带着颠覆传统的元素和极具包容性的表达,这或许就是摇滚为何能一直走在时代先锋的行列而经久不衰的秘密。

  精神解放意味着思想革新。纵观蔡元培的一生,可以用“求变、求新”来形容,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深入人心,他一系列开拓性的创举,与摇滚音乐的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摇滚不是释放,是解放。

  

  北大原创摇滚音乐剧《元培先生

  摇滚是西方的形式,元培校长是中国的题材,看似南辕北辙,实则不谋而合。从个人经历来看,蔡元培本身就是矛盾综合体,早年中过翰林,闹过革命,留过洋,从西方学成归来之后,投身于教育改革。这种个体的矛盾性有其时代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人一直在寻求救国强国之路,其中不乏从西方文明中盗火之人。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却颇为矛盾复杂。

  音乐剧《元培校长》有一场,翰林、西服、校长蔡元培同时出场,同一人以三种不同身份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从儒学批判到对西方文明的思考,再到变革之路的艰难险阻,一句“思绪万千、心魂激荡,这五千年文化沉甸甸,爱你已入髓,恨你难割舍”,将蔡元培内心的矛盾与纠葛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是根植于基因血脉的传统文化,一个是带来新思想的西方文明,当东方遭遇西方,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还是和谐共存?北大成了东西文化和谐共存的一个成功的试验场所。在这里,既有老派的林琴南、辜鸿铭,也有以胡适、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派思想家,这种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恰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体现。

  摇滚音乐剧的体裁与宏大主题的结合,用西方的音乐语言诠释元培精神,无论是在艺术形式还是创作理念上都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在这部剧中我们可以感受民谣摇滚、金属摇滚、流行摇滚、爵士、布鲁斯等丰富的摇滚元素,“解放”的气质连接摇滚音乐与元培校长内在的灵魂。就如同蔡元培带着西方精进的改革思潮与巍巍中华五千文化之间的交锋,既有保留又有革新。西方的摇滚音乐遇见东方的元培校长,用这样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深度诠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元培精神,这种跨地域、跨时空的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与风起云涌的那个时代一样,充满无尽的想象和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