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边城跨界携手治水 绿水青山捧出金山银山

18.07.2016  18:13

  中新网丽水7月17日电(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李倩倩)“上游污染,下游受害”,曾是浙江省庆元县安南乡的真实境遇。安南乡的母亲河——安溪发源于福建省政和县,由于该县未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定点清运措施,使得安南乡的治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行政管理有边界,河流治理无边界。为唤回一泓碧波,安南乡主动沟通协调,多次与政和县联合开展“五水共治”集中行动,并建立起了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浙闽边界治水“一盘棋”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边界治水,安南乡“破茧重生”,闯出了一条具有山区印记的致富之路。

  构建治水“一盘棋”格局

  河水清冽,农舍雅致,村庄整洁……仲夏时节,走进庆元县安南乡安隆村,一池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溪水映入眼帘。看着眼前的场景,安隆村党支部书记刘坚仁感慨万分,“以前溪两边圈地种菜、搭建猪圈、建烘烟房现象严重,用脏、乱、差、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刘坚仁回忆道,从印象中垃圾成片、污水横流的村子,到如今诗意栖居的桃源景致,“撬动”安隆村“颜值”变化的,正是2014年开始的五水共治。

  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庆元县安南乡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安溪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全面拆除了“一溪两岸”违章搭建和整治了乱堆乱放现象;并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安隆村防洪堤一侧长廊、两岸绿化带、村入口花坛及绿化带。“一溪两岸”美丽风景逐步呈现。

  然而在治水过程中,人们发现,安溪的水质特别容易反复,而问题的源头就在上游。庆元县安南乡党委书记叶其娇告诉记者,安溪源头在福建,途经庆元几个乡镇后,又重新流向福建境内,由于地处安溪上游的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村民数年来都习惯将生活垃圾往溪里倒,大水一冲就把垃圾带到了下游,导致安南乡治水治标不治本。

  为了唤回一泓碧波,庆元县安南乡主动沟通协调,与福建省政和县开展协作治水,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上游的福建邻居。

  叶其娇告诉记者,为了凝聚治水共识,安南乡主动与岭腰乡沟通协调,宣传浙江开展“五水共治”的政策与力度,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广泛宣传,深入两地300多户农户家中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并通过文化走亲活动,把“五水共治”内容植入小品、三句半等节目中,让边界群众知晓“五水共治”政策。

  为形成治水合力,庆元县安南乡连续三次组织浙闽两地干部群众集中清理岭腰乡岭腰村河道陈年垃圾达5吨,通过联合清河行动,激发村民治水热情,倒逼协作治水的决心与速度。同时,通过资金帮扶,向岭腰村捐赠1万元治水资金和30个垃圾桶,使边界合力治水走上正轨。

  通过上下游联动治水,安南乡彻底消灭了黑河、臭河、垃圾河,河道变得愈发清澈,水质全部达标。如今的安南乡安隆村,河道边圈养家畜不复存在,水清了、岸绿了,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了,美丽河道中戏水的人也多了,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治水带来的福利。

  跨界治水释放亲水红利

  青山无恙,流水焕新颜。借力五水共治,庆元县安南乡安隆村实现了“美丽蜕变”,依托村中一条宽42米的宽阔河道,开发了游船、竹筏、漂流等水上项目,并在河沿岸种植了20多亩荷花,铺设赏荷游步长廊,建成了荷塘观光园。

  村子美了,人气也越来越高了。每逢盛夏,来自浙江及福建两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避暑的同时醉享好山好水好空气。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安隆村首届‘荷塘文化节暨全市美术书法采风活动’和‘金秋锥栗采摘暨农家美食文化节’,两次活动共吸引了近8000名游客来赏荷、游船、漂流……”刘坚仁笑着说,游客在青山绿水中享受到清凉时光,村子治水则治出了“美丽经济”。

  安隆村村民吴承根原本是“竹海”里的“淘金客”,靠贩卖竹笋为生,去年瞅准商机开起了农家乐,一年增收3万元人民币。

  “过去溪里都堆满了毛竹,就是一条垃圾河,现在就好看多了,水里的鱼也比以前多了。”吴承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眼前的绿水青山已经成了他留住游客的最大“砝码”,“好几拨客人去年来了今年还来,早上逛逛荷塘,中午吃吃农家菜,下午玩玩水,别提多喜欢了,这多亏了咱们党委政府花大气力治水啊!”

  安隆村的逆袭故事只是庆元发力全域旅游下的缩影。在庆元县委书记杜光旻看来,深藏于群山中的庆元,发展旅游有优势也有劣势。“远,是劣势;没有震撼力景点,是劣势。那么靠什么弥补这个短处?”

  杜光旻认为,答案就是“特色影响力”,“庆元要重点思考旅游发展的方向,即以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精准营销、定向营销、特色营销。”

  梳理出了一本“山水经”,接下来便要“打扫好屋子再请客”。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庆元县已完成村庄整治314个、旧村改造41个,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比率达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