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就业容量,拓展结构性改革空间

11.12.2016  22:39

              今年以来,我国就业情况呈现出两个特点:总体平稳、结构分化。一是总体平稳。以前三季度为例,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二是结构分化。一方面,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持续调整和去产能力度的加大,投资和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和“双创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除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就业形成较强支撑外,网上购物这一新业态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创造了许多新就业机会。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员数量超过200万,而2012年仅90万人。三是先升后降。受去产能力度加大的影响,今年一季度招聘网日均求职活跃度明显上升,3月份达到近几年最高值18.92。但随后又明显回落,8-9月降至去年均值附近。求职活跃度先升后降说明,今年二季度后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四是保障增强。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等三大基本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使得就业的底兜得更实。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参保率为42.9%,比2009年提高4.7个百分点。至今年7月份,我国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达17754.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5%,净增604.8万人。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就业继续稳定向好,既有经济规模效应、产业升级效应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积极支持效果。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显著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1-2014年间,我国每一个百分点GDP增长能增加173.2万个非农就业岗位,是前期的2-4倍。而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双创”、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则有力地稳定了就业的“大多数”。

  尽管我国总体就业形势良好,但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就业和失业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仍受到较多制约,影响了就业蓄水池的量和质。二是隐性失业问题依然突出。

  在当前形势下,稳就业、提高就业容量,可明显拓展结构性改革的空间,为未来的发展增添更强的动力。一要改进服务业统计,着力消除抑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各地方要把促进服务业增长、提升服务业质量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可借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之机,规范服务业统计标准体系,细分行业,将服务业按增值链分工统计,这对促进服务业分工发展、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大幅放松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消除现存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为服务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

  二是要在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由于就业的稳定和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们有条件加大去产能等改革的力度。去产能力度的加大不会导致社会整体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但要高度重视善后工作。


作者:王小广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