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阳戏第12代传人李大富:寻找传承人成为心头之忧
8月10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射箭乡龙江村三组62岁的李大富站在家门前,拿着提阳戏道具药王孙思邈的木制面具,仔细地擦拭着,66岁的刘成元则仔细查看将刚晒过的件件演出服装,叠好,放进道具箱……李大富与刘成元是“提阳戏”的留守老人,他俩每天一有空就拿出道具演练。
“本来就只有16个人可以上台的,现在就我们两个人在家,其他的14个人都在外面打工。真怕提阳戏在自己手里失传啊!”李大富惆帐地对记者说。
李大富是射箭提阳戏第十二代嫡系传人,在当地称为“坛主”。“我自小因眼疾几近失明,一直跟着爷爷(射箭提阳戏第11代传人)学戏。1987年爷爷去世后,接任‘坛主’。”李大富说。
据介绍,射箭提阳戏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原始古朴的戏剧形式,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传承最正宗、内容最丰富的傩戏品种,堪称中国傩戏的“活化石”。
“据老人们代代相传,提阳戏起源于唐朝的陕西。当年唐朝天子李世民梦游地府时,亲眼目睹人们在阳世作恶而在阴间接受酷刑的惨状,他便决心创立一种规劝世人向善积德的愿戏,就是提阳戏。清代乾隆46年传入射箭乡。目前,提阳戏在多地早已失传,仅在昭化区射箭乡及其周边的川北地区还有遗存。”李大富说。
李大富介绍,射箭提阳戏由酬神、娱人的傩祭、傩舞发展而成的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汉族民间活动,是一种既原始古朴又独具特色的戏剧形式,是当地老百姓许愿祈告的民间傩戏,称之为“花花愿戒”,因其主旨为在阳世劝人为善,故称“阳戏”;阳戏既是一种道教祭祀仪式,又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形式,其戏班俗称端公班,也称“端公戏”;由于它长期活跃于射箭乡,其演出成分中又有提线木偶表演“天戏”的主要特点,故习惯称“射箭提阳戏”。
整个演出道具仅剩药王孙思邈的面具,1987年,李大富接任坛主后,开始重新制作演出道具。请老人帮忙回忆神像的模样,请会雕刻的人制作木制脸谱,请会绘画的人描绘……一直到1989年,才基本上将道具制作完成。木制道具容易脱漆,隔段时间,李大富就要将道具拿出来看看,去去霉,补补漆……
“我们1989年在广元女皇山庄演出第一场,得到了当地领导重视。以后每年都要演出几场。2015年,赴成都参加国际非遗节展演,一举夺得金马奖。”李大富介绍,提阳戏分生、旦、净、丑,整个唱腔主要吸收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山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学习提阳戏绝非一朝一夕之即可一蹴而就,现在能上戏的人中,好多也就仅会一两样。
“学戏的人太少了,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临时上场跑跑龙套,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李大富讲,目前,在当地能够上台“跳”的只有16个人,加上会打锣或者唱的,也只有22人。而能上台的16人中,就有14个人在外面打工。
“难啊!好不容易找个22岁的年轻人,他也想学,可学了一阵也出去打工了,真怕流传几百年的提阳戏就在自己手里失传!”说起射箭提阳戏的传承,李大富一脸的惆帐,找个传人接替自己,成为李大富的当务之急,也是心头之忧。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与昭化古城演出单位联姻。”射箭乡人民政府乡长张凯铌为射箭提阳戏积极寻找市场和出路。
张凯铌说,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昭化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特别是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蕴育出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目,深受游客的喜爱。
“提阳戏能够落户昭化,不但给昭化古城增加了更多更好的民俗表演节目,而古城演出单位又具有演员众多、基础好等优势,更能将提阳戏的传承下去。”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射箭提阳戏的传承,张凯铌信心满满。
目前,经昭化区、射箭乡党委政府牵线,非遗传承人李大富与昭化古城演艺公司就射箭提阳戏落户昭化古城一事正在商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