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区多措并举借助美丽非遗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为进一步发挥好文化遗产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借非遗之力成功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美丽村落,其中展茅街道干施岙村和东极镇东极村于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干施岙村于2013年被评为“浙江最美村庄”。
一是夯实阵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乡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展示场馆、活动场所以及文化礼堂等,如干施岙村建有展示传统手工技艺的五匠馆,供游客采茶的茶园、炒茶的工具和品茶的茶室;东极村建有渔民画作品展示馆,渔民画创作基地,渔民画及衍生品专卖店以及绘有百米渔民画的特色墙等。这些场地巧妙地融入了非遗元素,展示展演非遗项目,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为非遗的传承,为村庄精气神的凝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举办活动,丰富非遗传播形式。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与群众需要,开展文化娱乐、非遗项目培训、节庆典礼等多种多样的群文活动,将传统文学、传统音乐、戏剧曲艺、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非遗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融入群众现实生活,既有效保护、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趣味。如干施岙村每年举办展演活动,并形成了新春回乡过大年乡土文化节,立夏节习俗活动,以及端午、中秋、重阳节日习俗活动等较为成熟的节庆活动。
三是壮大队伍,培养一批非遗传人。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间器乐、戏剧曲艺等适合舞台演出的非遗项目,调动村民的参与兴趣,组建起属于村民自己的文艺队伍,既繁荣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培养了新传人。目前,全区各乡村共成立了木偶戏剧团、跳蚤舞队、渔鼓队、船拳队等近400支乡村文艺队伍,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节目。这些文艺队伍成为了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力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的参与者,有效保证了非遗资源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