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广泛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见成效

21.12.2016  12:38

           

温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37.8万人,是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的市。近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在全市广泛深入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蓬勃开展
2015年11月,温州在龙湾区召开全市城市民族工作推进会,率先打造了中广核新材料有限公司、瑶溪街道金岙小学和永中街道龙康社区三个“六进”试点单位,交流、总结、推广“六进”典型经验。今年以来,典型引路,全市掀起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的热潮,各地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紧贴民生、服务群众,涌现出了一大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典型。截止目前,全市各地已培育“六进”示范典型33个,全面覆盖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场所,较好的发挥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创建内容更加充实、活动更加丰富,打开了温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组织全市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下发《关于确定城市民族工作重点街(镇)的通知》,在全市实行城市民族工作重点管理制度,确定了36个城市民族工作重点镇街和24个重点社区,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30个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50名模范个人。9月份,在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2016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活动月期间各地共发送微信、短信3万多条,分发宣传册2万余份,悬挂横幅300多条,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强化督促,分类指导。11月至12月,温州市民宗局专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民族“六进”工作大督查,实地查看各地示范点创建情况,深入每个示范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查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先进典型经验,督促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六进”为抓手,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进机关,增强政策执行力。各级党政机关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载体,是带头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面对民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利用民族政策及法制宣传、民族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切实增强各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进社区,共建共荣促和谐。洞头区北岙街道上新社区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活动。社区利用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机会,组织留守少数民族儿童参加学习,帮助少数民族下岗工人申请社会公益性岗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致好评。永嘉县瓯北街道滨江社区多措并举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建立民族工作示范窗口,组建社区民族之家,为民族家庭提供代缴费、代请保姆等周到便捷的服务,以珠岙村“同心”活动中心、瓯北六小少数民族图文站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进企业,提升企业责任担当。指导企业将民族团结融入企业文化建设,鼓励企业担当肩负起自身社会责任,共同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瓯海嘉玛仕服饰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少数民族员工合法权益活动,通过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增强少数民族员工的法制意识,形成了企业依法管理、少数民族员工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永嘉县育才控股集团积极响应爱心公益事业,组织少数民族员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得到多数少数民族员工热烈响应,表达对企业对社会的感恩之情。瑞安市浙江人本鞋业通过民族工作座谈会、民族知识学习会等方式,普及民族知识,增强员工民族团结意识,培育企业民族文化内涵。
进镇(街),服务基层惠民生。指导乡镇(街道)发挥好基层党委政府主体作用,广泛全面的开展民族团结“六进”工作。龙湾区海滨街道成立民族团结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及时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积极为他们提供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想方设法支持他们发展生产、增长收入、改善生活,有效提升了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了街道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进学校,打造校园民族文化。突出民族团结与学校教学、德育等工作相结合,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发展。鹿城区隆重举行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授牌仪式,为鹿城区益民小学等3家示范单位授牌。益民小学突出民族元素特色创建,在校园形成了爱国、感恩、开拓、进取的民族团结文化氛围。瑞安市汀田中心小学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把民族文化体验作为该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宣传园地、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平阳县宋埠民族小学紧紧依托自身文化资源,围绕民族团结宣传、民族体育发展、民族教材编制等内容,通过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文章,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校园文化,探索和形成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新模式。
进宗教场所,维护和谐稳定。通过引导民族团结与宗教慈善和爱心公益相结合,充分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弘扬宗教慈善正能量。乐清柳市镇贞观寺组织开展民族宗教界人士结对活动,与13位在温生活的穆斯林困难群众进行结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邀请民宗和法律界人士为少数民族同胞讲解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问题,进一步拉近了与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距离,达到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目的。
下步,温州市将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巩固和提高示范创建成效,进一步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