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地学矿业一体化

25.12.2018  10:52

东盟与中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是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地质矿产领域的合作,不仅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共同愿景的需要,也是深化区域地球科学研究的现实需要。

12月10日,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成都)正式挂牌。该中心将围绕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资源、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共同需求,聚焦区域重大地球科学问题,推进区域地学矿业一体化。

积极行动,共建命运共同体

2013年,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7年8月,在第八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矿业主管部门、地学机构联合签署了《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倡议》,提出了联合共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愿望。2018年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第21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庆祝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共建地学合作中心,助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18年11月15日,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来自东盟8个国家地矿部门的领导共同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揭牌。该中心设立成都和南宁两个基地,分别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广西地矿局,按照“两地挂牌,分体运行,统筹协调,无缝对接,责任明确”原则运行。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张陟在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成都)挂牌时表示,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自然资源部与东盟国家矿业主管部门建立了长期深厚的合作友谊,双方高层往来密切,对话沟通频繁,在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中国-东盟地质矿产领域务实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加强与东盟国家地学机构的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重点开展跨境地质对比与编图研究,地学与矿业信息数据库共建等工作,促进区域地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发展,支撑服务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产能合作及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应对解决区域资源环境的重大问题。

地学合作日渐紧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就与东盟各国地学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特别是2008年以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学领域的合作日渐紧密,实施了一批地学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与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联合发布多边合作会议纪要3份,搭建了中国-东盟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网络;联合实施合作项目20多个,编制1∶50万~1∶500万比例尺度地质、矿产、水文、环境和岩溶等系列图50余幅,地球化学专题图件600余张,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有超过500名官员和学者来华参加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的培训班,中国以合作项目为平台为东盟各国培养地学专业技术人员150余名。东盟各国在中国就读地学专业的留学生近200人。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互访100余次,举办国际会议30余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老挝能源矿产部合作建成老挝首个国家地质实验室,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与泰国联合建设水文观测站2处……”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文昌在介绍成果时如数家珍。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的中国-东盟矿业论坛已经成功举办9届,加强了区域能源资源的互联互通,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矿业合作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港服务平台形成了集基础地学、矿业信息、投资咨询、矿政政策、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矿业贸易等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为中国-东盟数千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地学合作中心

搭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多边合作平台,是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目标之一。

围绕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资源、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共同需求,聚焦区域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地学合作中心将力争在地学研究与地质调查、矿业投资与技术合作、信息共享与成果服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与政策研究等5个领域达到国际一流的总目标,并于2020年前形成较为稳定的中国-东盟多边地学合作和交流平台;同时,编制完成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合作开展“化学地球”“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一批地学合作项目,初步建成多边地学合作研究和地质调查平台。

为完成上述目标,《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业务发展规划》中提出了10项主要任务,包括专家智库建立与地学合作战略规划研究,重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与资源潜力评价,高分辨卫星数据国土资源推广应用示范,东特提斯形成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地下水系统理论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岩溶动力学与资源环境灾害效应研究,海洋(海岸带)地质调查,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与评价,地学矿业信息港大数据平台建设、人力资源交流与人才队伍培养。

根据《规划》,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将于2035年全面完成建设,形成中国-东盟地学研究的顶级智库,培育一支在东盟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团队,为企业发展不定期提供有重要影响力的建议,发挥中心在国际地学领域的引领、支撑作用。

依托于南亚、东南亚19个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将努力培育“东特提斯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大科学计划,共同将特提斯演化研究向南亚东南亚延伸,解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环境效应问题。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合作的开展,中国-东盟地质矿产资源领域合作与发展潜力无限。而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将努力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开启中国-东盟地学领域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