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天,在毛泽东同志74年前召开文艺座谈会所在地的延安,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意义非同寻常。1942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推动了人民文艺的大发展,开创了人民文艺的崭新纪元。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重要论断,向文艺界发出了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号召,引领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今天和大家座谈,就是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总结前一阶段落实情况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刚才各位文艺工作者都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同大家交流。
一、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意识
两年前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新的里程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总书记专门提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艺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和认真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代要求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文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一,实现中国梦需要促进文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需要文艺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传承好中华民族精神基因,搭建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伟大的目标需要伟大的力量。可以说,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正是时代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责任。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促进文艺繁荣发展。全面小康既是物质文明的小康,也是精神文明的小康,二者互为支撑、彼此促进。文艺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润物无声的力量,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既能催生精神力量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文艺工作者在促进文艺繁荣发展工作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增加原创作品、提升艺术质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文化的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促进文艺繁荣发展。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新阶段,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真、求善、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这对新时期文艺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为群众鼓与呼。
第四,提高国家软实力需要促进文艺繁荣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贸易、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逐渐扩大。但总体看,我国悠久丰厚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文化优势,也没有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示,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力,繁荣发展文艺,提高国家软实力。
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形势紧迫,既面临繁重的任务,也迎来难得的契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识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奋发有为,勇于开拓,不断加强和改进文艺工作,更加自觉地服务时代、服务人民群众、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文艺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形势喜人,取得丰硕成果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来,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潜心创作、精益求精,文艺创作生态呈现可喜变化,主心骨更坚定,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是文艺创作导向更加明确。有艺术家反映,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感受最深刻的是两个关键词:人民、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已被文艺界高度认同和接受,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共识。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乡村社区、革命老区、工矿企业采访创作,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发出文艺界的巨大正能量。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已完成各类改革任务167项,共取消或下放37项行政许可审批,推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应该说成效显著。特别是建立健全文艺评价体系、规范文艺评奖,提升奖项含金量;深化国有文艺院团和文化企业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激发各类文化主体和文艺工作者的发展潜力与创作活力。
三是重大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加强顶层设计、聚焦突出问题,围绕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就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出台一系列硬招实招。各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已有20多个省份制定扶持艺术创作生产的政策措施,为文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5年,全国文化体育传媒财政支出3067亿元,比2014年增长14%。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全国县级以上群众文化机构4.4万个,全国城市影院6395家,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左右。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艺术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效果日益显现。
四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艺术普及和文艺惠民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文化消费的意愿和需求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购买文艺产品与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空前繁荣,形成良好互动,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日益提升,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五是文艺创作生产日趋活跃。倡导内容为王、创意致胜,努力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推动内容、风格、手段等的创新,文艺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2016年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安排2.7亿元,支持排演了近千台传统戏曲剧目。同时,对中华诗词、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等的保护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5年,全国新创作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等600多台;国产故事影片686部,同比增长11%,国产影片票房271亿元,同比增长61.6%,占总票房六成以上。
六是中华文化传播步伐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文化交流合作成为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中印尼六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吸引80多个国家和地区踊跃参加。我国已与15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在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孔子课堂,学员达500多万人。“国家年”等系列活动和“欢乐春节”“亚洲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不负时代召唤和人民期盼,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文艺工作者承担着塑造美好心灵、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使命。总书记强调,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当今文艺繁荣发展的局面,大家功不可没。希望文艺工作者按照总书记要求,自觉坚守崇高艺术理想、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以更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文艺创作,努力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在此,我提四点希望:
第一,坚持正确文艺方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思潮,吹响了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并演绎为一场救亡与启蒙的爱国运动。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目标,文艺工作者不可或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积极探索引领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自觉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价值,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讲品位、重艺德、树新风,为社会弘扬正气、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为人民群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总书记讲,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为人民创作,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天职。陕西这片黄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众多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如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等。当年路遥深入铜川陈家山煤矿,与矿工兄弟同挖煤、共生活,只为真实了解反映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文艺工作者要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汲取灵感。要面向基层、深入实践、服务群众,多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艺活动,多创作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和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第三,着力树立创新思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打造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大力推动艺术创新。2016年的电影市场,上半年势态很好,但从暑期档开始,发展势头弱于预期,观众对简单的“拿来主义”、盲目的跟风模仿不再买账,有影响的原创作品仍比较缺乏。实践证明,只有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会推出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创新成果。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特别要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创新文艺创作手段、拓展文艺创作空间、培育新的艺术形态。要坚持开放包容,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各种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流派切磋互鉴,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第四,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夯实国家、民族发展的文化基础,增加文化的积淀,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前景广阔。要抓住机遇,瞄准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营造有利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引导扶持文艺创作生产,完善文化产品运营模式,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加强文化消费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夯实文化消费基础;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领消费结构升级,为稳增长、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成长,政府责无旁贷,当前尤其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表彰、激励艺术人才,通过国家荣誉制度等,评选各类国家级艺术奖项,奖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为艺术人才搭建平台,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广阔的空间;三是为优秀艺术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氛围。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历史潮流,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