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升温,浙企迎发展新机遇
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刘乐平 陈佳莹 通讯员彭新幸) 伏尔塔瓦河、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桥……3月28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捷克,让这个常常出现在歌词和电影中的梦幻国度,以中欧合作支点的角色再次吸引全球目光。翻开地图,捷克像一个十字锁扣一样,一头连着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另一头连着的则是一块“一带一路”版图上的广袤沃土——中东欧。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逐步由小到大、内容日益丰富。2015年底,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相聚中国苏州,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合作发展蓝图;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为推进近期具体合作提供了路线图。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6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再度牵手宁波,浙江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出海新通道:
抄“洋路”转型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一座惬意的东欧老城。
因为一次握手,浙江人对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多了一份别样的亲切。去年底,位于杭州萧山区的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参股的方式投资斯洛文尼亚轮毂电机技术公司(ELAPHE)1000万欧元,同时,双方均同意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亚太股份董事长黄伟中相中的是ELAPHE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底盘核心技术——轮毂电机技术。卢布尔雅那聚集了许多电机专家和相关专业人才,具有完整的电机产业链工业体系。“这家公司开发的轮毂电机技术指标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量转换效率达93%。”黄伟中说,亚太参股成立合资公司,就是要将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引入国内市场,使得这项关键技术深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浙商大举海外并购,抄“洋路”转型升级,中东欧国家是一个重要目的地。以亚太所涉的汽车领域为例,欧洲汽车产业极具创新的研发技术和专业精神,中国汽车领域拥有最活跃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两个全球重要市场的联合,将激发出巨大能量。
对敢为天下先的浙商而言,中东欧早已不是陌生的土地。凭借8年前收购斯洛伐克同行,以此为跳板,宁波天胜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打开了欧洲高端市场。“主要是看中他们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公司副总经理胡未刚表示,天胜轴承斯洛伐克公司设立后,集团公司就将一部分产品通过他们的销售渠道,出口到欧洲地区。
原来我国的轴承产品在欧美市场一定程度上成了低价的代名词,一些高端的厂家始终不相信中国产品。“我们憋着一口气,想到了这个最快捷的途径。”胡未刚说,对方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轴承企业,并且跟天胜是合作伙伴。凭借斯洛伐克轴承在欧洲的良好知名度,天胜在欧洲顺利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现在我们依然使用的是斯洛伐克厂原来的品牌,我们计划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打出天胜的牌子。”胡未刚说。
浙江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表示,我省企业海外并购与投资正迎来大好时机,中东欧国家工业基础好,拥有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是浙企出海的理想目的地。省商务厅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经核准浙江在中东欧16国地区共投资129家企业,投资总额为6.4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2.8亿美元。
合作新平台:
借园区发力
浙江与中东欧又将迎来一次亲密接触。
2015年,宁波承办了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浙江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搭建了贸易互动新平台。这一事件被媒体列为“2015年中国—中东欧合作十件大事”之一。博览会期间,中东欧(宁波)贸易物流园区和中东欧(宁波)工业园正式挂牌,中东欧(宁波)工业园落户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童焕迪介绍,目前中捷(宁波)国际产业合作园启动筹建。
“目前,中东欧国际合作平台已全面启动,我们正在加紧进行200亩核心标准厂房的土地平整等基础工作,今年6月的中东欧博览会期间就将动工开建。”童焕迪告诉记者,中捷合作高端厨具制造中心、中东欧农产品经贸合作示范平台等招商项目正在加紧洽谈。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际产业合作园是我省构建的对外开放体系中,最契合国际宏观需求、最有能力对接国际规则、最有潜力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借助这一新平台,浙江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将更加广阔、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
同样借助园区这一形式,浙企尝试抱团走出去。作为全省首个境外商贸物流园项目,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坐落于巴尔干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贝尔格莱德,为国内厂家和跨境贸易电商提供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售后等服务。园区相关负责人邵景霞告诉记者,当前,园区已有137家商户入驻,其中浙江企业20余家,商贸园中90%的产品均为来自中国的洁具、建材、服装、鞋等,去年贸易额达3亿美元。
张汉东表示,浙企可以放大中东欧国家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中东欧国家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并以此为跳板,将更多的浙江产品带到欧洲,大大降低浙江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门槛。
经贸新空间:
以产业互补
中东欧主要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16个国家,数量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四分之一。张汉东分析,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国家不仅拥有富饶的森林、矿产等资源,而且经济发展潜力大,产业特色鲜明,与浙江有着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中东欧国家在整个欧盟里属于相对欠发达的,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更相近。再者,中东欧国家重工业较发达,轻工产品相对薄弱,而这恰好是浙江的优势,双方互补性极强。”张汉东说。以捷克为例,它拥有着机械制造、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其中,机械制造,尤其是数控机床更具备世界领先技术,这些完全可以“为我所用”。
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先进装备和技术,正成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好帮手”。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5年,在全省进口总额下降12.5%的形势下,我省对捷克进口额增长近3%,其中最主要的进口产品便是高新技术产品、金属机床等,利用“捷克造”助推浙江产业升级。
中东欧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余海东向记者透露,今年6月的中东欧博览会上将首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通过对话会中的互相沟通推介,将促进更多的商品跨过国门,实现双向贸易。此外,届时还将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新技术合作展,展出“高大上”的装备制造、材料技术等产品。“去年,我们的合作展仅限于日用消费品类,今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16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引进来,把我们的高精尖产品推出去。”余海东说。
中东欧产品在浙江也找到了广阔的市场。“我们去年6月开业,目前一个月有100万元销售额,馆内的牛奶和麦片最受消费者欢迎。”在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内,波兰馆负责人陈荣告诉记者,产品的市场反应不错。陈荣所在的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已经开设了捷克馆、波兰馆、保加利亚馆、斯洛伐克馆等中东欧进口商品国家馆,接下来,塞尔维亚、匈牙利、波黑、马其顿、罗马尼亚等国家馆还将陆续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