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换三名”:换出转型新气象9月3日。北京。胜利日大阅兵。
9月3日。北京。胜利日大阅兵。
万众瞩目之下,45辆国宾护卫摩托车,护卫着老兵方队,缓缓通过天安门。
这个新中国阅兵史上首个摩托车礼宾方队,所使用的被工信部誉为“代表国产摩托车最高水平”的春风CF650G摩托,来自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从接到任务到交出样车,春风动力仅花了4个月。高效率背后,是春风动力近年来“机器换人”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智能化改造让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库存周转率提升50%。
这不仅是“浙江制造”的一次精彩亮相,也是我省以“四换三名”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前瞻决策
作为东部先发省份,浙江是全国较早进入经济新常态,也是较早主动谋划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省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低成本的资源要素优势,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日益攀升,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路子日渐狭窄。
如何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的重大决策。
省委、省政府领导指出,实施“四换三名”,就是为了破解浙江经济长期以来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消耗、过多依赖传统市场和传统商业模式的问题。
近3年来,通过“四换三名”,全省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规上工业利润增幅、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均高于增加值增幅;在2014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双双创下历年最大降幅的基础上,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第3位;一批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增强,38家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利润增幅达25.2%。
更可贵的是,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环境,浙江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3%,高于去年同期,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浙江经济向“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稳增长和调结构正在达成新的平衡。
现在回过头来看,“四换三名”是我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瞻之举,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主动作为,也和国务院今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精神高度契合,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精神。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创新
“四换三名”,涵盖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要素利用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多种创新。
“腾笼换鸟”,实质是产业选择创新,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上半年,全省提前超额完成淘汰整治“低小散”企业1万家的年度任务;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提高。
“机器换人”,实质是产业技术创新,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减员增效,切实提升劳动生产率。上半年,全省完成“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投资2751亿元,同比增长13.7%;规上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7.9%,全省同比减少了51万名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
“空间换地”,实质是土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上半年,全省盘活存量用地3.44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面积350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3%和70%。
“电商换市”,实质是商业模式创新,把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大省”融合起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上半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3002亿元,同比增长51.4%。
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就是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用优势龙头企业支撑浙江制造。上半年,首批38家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2%。
“四换三名”,如何从政府“要我换”到企业“我要换”?我省着眼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率先试水一系列改革举措。
自成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省级试点以来,海宁打破要素配置行政化、使用终身制,实施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通过差别化价格杠杆推动用地、用水、用电、用能、排污权的优化配置,还在全省率先成立要素交易平台。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同比增长8.5%。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省级试点,平湖以“四换三名”为总抓手,着力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科技大市场、研究院等平台组织,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从过去服装产业一枝独秀,到光机电、临港、生物食品(医药)三足鼎立,平湖工业经济加快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型,上半年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8.3%。
建设“两美”浙江的必由之路
34岁的杨亚明是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有十年经验的轧机工。今年,公司新引进了自动化设备,不但节省三分之一用地,更可减少近两百名工人。刚开始,杨亚明有点担心:“当轧制不再需要轧机工搭把手的时候,我有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了。”但在参加完公司培训后,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就是机器的主人。”
的确,“机器换人”并非简单用机器代替工人,而是通过增加人均资本率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来寻求新的人口红利。“久立特材”无缝管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军说,“机器换人”让人均产值提高了3倍,掌握新技能的工人肯定能加薪。
在补齐劳动生产率短板的同时,“机器换人”让我省劳动者收入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企业员工人均薪酬达每月4347.5元,增幅继续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这对新常态下发展服务业、提振内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机器换人”还把劳动者从高危、繁重的岗位中替换出来,不但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更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四换”,首先要求“企业家换脑”;培育“三名”,关键在于培养企业家。企业家只有自己转型升级了,才有产品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今年2月的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一批浙江企业家座谈时指出:“腾笼换鸟”,要靠企业家真正引领创新;“机器换人”,关键是企业能够主动算账;“空间换地”,关键要靠企业家多多采用“零用地技改”等方式,提高低效用地利用率;“电商换市”,企业要积极有为,大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企业家要努力打造名企、生产名品,并使自己成为名家,做到企业基业常青。
无论一线员工还是企业家,人都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换三名”既体现了浙江对高效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的追求,也是对群众“美丽浙江”呼唤的回应,凝聚了党委政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努力。
“四换三名”未来如何改变浙江?建设中的新昌万丰高科精品园或许可以让人管窥一隅。这个集研发、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园区,屋舍精美,花木扶疏,看上去像一个漂亮的商品房楼盘。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说,这个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的大交通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不但要用“机器换人”实现先进智能制造,还要让普通员工年收入在目前人均7万元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让万丰人真正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梦想!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