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让百姓沐浴在公共文化阳光下
连续三年举办的大运河文化节,在千年古运河畔,唱响了文化的声音,展现拱墅人对运河特殊情怀;
相继挖掘整理出的两批历史文化遗存,传承了运河文化的基因,留住了运河文化的血脉;
年年出新的运河新年健走,走出了山水健身的新风尚,走出了拱墅人的精神面貌;
“一河串百艺”运河文化创新设计营、智慧文化一点通,串起了运河两岸百工百艺,串起了拱墅人对运河文化的坚守。
如今,生活在运河边的拱墅人,以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为契机,加快建设运河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名区,倾力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让运河两岸的桥、塔、寺、码头、博物馆、历史街区散发新的光泽。
以普惠方式 开启公共文化之门
一个个节庆活动,带给了辖区老百姓阵阵欢乐。节庆过后,基层群众更想在家门口听到“文化的声音”。今年,拱墅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联盟、联姻、联群”的“三联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文体惠民的新举措,让百姓时刻沐浴在公共文化的阳光下。
为方便群众掌握身边的文化场所,便于就近就需参加文化活动,该区开发“拱墅智慧文化一点通”微信公众平台,只要拿出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下载订阅号。可实现一张文化地图、一座随身图书馆和一个微豆瓣同城功能。7月26日试运行以来,已有粉丝2000余人。
基层团队是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今年,拱墅区开展“扶持十支精品团队、百名文体指导员进社区、千名志愿者培训活动”等“十百千”工程。运河艺术团与“小河之春”舞蹈队自编自演的歌舞《画里康桥 》参加杭州市“村歌”大赛获表演金奖;古新艺术团的《最爱米市巷》获创作金奖;金瀚创业者艺术团,赴台交流演出获“2014年海峡两岸中老年文化艺术交流”比赛银奖;古运河之声艺术团编排的舞蹈节目《花朝 》精彩亮相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并在杭州市“风雅颂”民间舞蹈展示展演中获银奖。100名文体指导员按要求下到社区对居民进行文体指导,惠及百姓上万余人。举办文体干部、骨干、志愿者培训班8期,1000余位文体骨干、2600人次参加了培训。
传播公共文化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今年,拱墅区还开展全区体育场馆普查,普查整理出170个企事业单位的740片(个)体育场地,9月1日,区内36所符合开放条件的院校体育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162965平方米。
千百年来,拱墅还留下了众多的闸、塘、坝、码头等历史文化遗存。在运河成功申遗之际,继两年前拱墅完成第一批历史文化遗存的整理保护后,今年,该区还对全区的文化遗址点进行了第二轮的挖掘和论证,并进行立碑保护。这里有江南第一码头卖鱼桥遗址,彰显拱墅人文历史的湖墅首刹——始建于宋代的圣因接待寺;有祥符花神庙,有半山东皋心越嗣法之地——上塔伏虎禅院遗址,有见证运河百年沧桑的手工作坊同福泰官酱园,还有一批古桥、古坝、古闸和老码头。
另外,拱墅区还开展“五送五进”活动。全年送电影115场、送演出102场、展览32场次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新建勤丰桥、长乐苑2家工地图书馆,与桥西四大博物馆、布米空间、运河宸园、解文教育等地结成共建点,送书数万册。
以节展名义 彰显运河文化之美
“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杨柳桥头依古塔,千村万落耕织忙……”
在大运河成功申遗后的3小时,第三届大运河文化节在运河广场南戏楼拉开帷幕,邀请了大运河申遗倡导者、铜雕大师朱炳仁,《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齐欣老师等参加。开幕式上,《大运河之歌》的表演者金瀚创业者艺术团,代表了拱墅30万创业者的心声。由杭州市申遗办主任王水法作词、杭州艺校伴舞的《大运河》非常动听。群舞《花朝节》截取了拱墅原创精品歌舞《湖墅三叠》的精华部分,将花道之美通过肢体尽情释放。著名作家黄亚洲为大运河申遗创作的《大运河放歌》,由天籁童声演唱的《天堂流过一条河》也极富欣赏性。
文化节上还承办了省文化厅“五水共治——浙江好腔调山水依旧传统戏剧曲艺演唱会”在荣华戏院上演,标志着南戏楼重新启用,重现老杭州“听戏、品茶”的市井生活;北楼指津阁以“青瓷上的运河十景”拉开名家艺术创作季活动的序幕;“运河与文学”论坛在中国扇博物馆召开;“大运河庙会”吸引了近90万人次参加。
细细算来,大运河文化节已举办了三届。拱墅以举办大运河文化节为契机,推动形成覆盖全区的“一街一品”的文化活动品牌。
一年一度的半山立夏节年年有新看点。今年的半山立夏节,包括了皋亭修禊、立夏节民俗体验、体育嘉年华三大主题活动,将琴艺雅集、诗书创作、称人、乌米饭等民俗和登山、定向等体育赛事相互穿插。目前,拱墅区的半山立夏习俗被中国农业部选入全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子项目,正由国家非遗中心申报世界遗产。
运河元宵灯会,在原有的灯会元素基础上,增添了“运河之春”民俗文化体验的内容,开展了赏灯游园、踩街巡游、欣赏戏曲、体验非遗、品尝美食、遗韵摄影六大主题活动,吸引30余万群众参与体验。
以运动形式 走出“山水健身”新风
11月15日下午,“2014年大运河太极游艺大会”在运河文化广场举行,来自太极各流派的500余位名家高手及太极爱好者在太极拳、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推手、八卦掌等项目中同场竞技,交流中华武术精粹,传播太极健身文化。这也是杭州在1929年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后,时隔85年再次举办“武林大会”。
11月8日,在杭城,数万人同一时刻跳同一曲排舞《舞动中国》,共同挑战排舞吉尼斯世界纪录。运河文化广场上,1000名舞者排成一路纵队,整齐划一的排舞阵型,踏着轻快的节奏,舞动腰肢,挥舞巧手,在激情飞扬的《舞动中国》曲子中舞出了自信和风采,也舞出了拱墅人的精气神。
在拱墅,广场内、运河边、半山上,随时可见健身的人群,他们以运动的形式,走出了“山水健身”的新风尚。
比如,每年的新年第一天,大家就通过健走方式为运河申遗助威。今年的“新年运河健走”,首次采用了“微信”这个新潮的方式征集运河沿线城市的走友,在杭工作和创业的运河沿线北京通州、天津西青、河北沧州、山东济宁、江苏淮安、浙江嘉兴等八大城市健走代表,也前来参与。同时,“新年运河健走”还吸引了外籍人士的参与,成为了杭州市民的新民俗。
8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当天,拱墅在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畔的运河文化广场上,举办了200多人环场,以“融运河新韵 扬太极古法”为主题的太极展示,并向公众免费开放了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多个项目,还有象棋比赛、广播操、体育趣味活动、居民健康联动等活动,力求让市民群众充分感受“全民健身日”的魅力。
此外,该区还通过举办区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区首届职工健身运动会、区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区首届党外人士运动会,区少年乒乓球、三项棋类、跆拳道和游泳比赛等活动,让运动健身成为百姓的习惯。
以项目运作 借民间力量兴文化
兴文化,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最终要靠专业人来做专业事。
今年,拱墅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调动辖区文化名企、高等院校、文化名人的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求让文化之风滋润全区百姓。
比如,今年8月17日起,该区文广新局联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同主办了首届杭州国际运河文化创新设计营,活动就以“一河串百艺”为主题,由杭州三大特色企业(杭州张小泉、王星记扇业、天堂伞业)以及三家高校(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共同参与完成,并于9月21日,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展厅展示创新设计营成果。
运河边的传统手工艺伞、扇、剪刀遇上大学生们的创意设计,小巧思让手工艺换新颜。充满运河元素的扇、伞、剪刀等手工艺品一展出,就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围观。“刚走到门口就被这边吸引过来了。颜色很醒目,孩子觉得很新奇。”本来带着孩子参加培训的晨晨妈,才一进馆就被孩子拉到了展台旁。拱宸桥等运河边的标志建筑设计成线条简洁的LOGO被印在扇面上、徽章上、伞上,孩子的反应还是很直观:“太漂亮了。杯垫、手机壳还是蛮实用的,我家住在运河边,这个放在家里,客人来了,感觉挺有特色的。”
该区图书馆与浙江省少儿阅读推广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运河少儿影评院”受到孩子们欢迎。每周六下午,在拱墅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内,都会坐满来观影的孩子和家长。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适合他们看的各种电影,观影后还会有影评老师给他们做观影指导和互动游戏。一年来,运河少儿影评院已经播放50场儿童电影,预约及观影的人数超过1万人次。
该区引进著名影视剧作家黄亚洲,在拱墅创办了黄亚洲书院,已举办大大小小的论坛、聚会、“微文化”沙龙数十场。今年还邀请了全国十位诗人来到拱墅运河采风,用美文美诗记录风情拱墅。
绵延十公里的拱墅区运河文化带上,不仅仅有黄亚洲书院。从南向北,富义仓正成为“精神粮仓”,临河而建的韵和书院有定期的“韵和书会”,越剧王子赵志刚的“赵氏工坊”有戏迷会;小河直街上的柔之艺太极馆正成为传播太极国学的基地;荣华戏院里有艺术家“名角会”;每年的大运河诗歌节期间,桥西历史街区上的舒羽咖啡馆里,诗人舒羽会聚集起一大批两岸三地的诗人在此同咏运河,而这些文化载体都由社会力量来运作。(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