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片区河网打包治理以内养外
红旗河低浓度氨氮有机物及生物膜降解技术
连通港河生态浮床
后横港河水下森林
空中俯瞰后横港河
十字港河生态浮岛
红旗河片区河流分布图
经常会听到专家说:女孩子要气色好,人变美丽,必须“以内养外”,有一个健康强大的神经、消化、呼吸、排泄系统,才是容貌漂亮起来的根本。
在拱墅区,一个让水域好看起来,“以内养外”的河道治理工程本月要开工了。
大运河西面的一个红旗河片区内,几条河道将打包开始生态整治,目标是让河道重新恢复自我修复能力,最终能反哺京杭大运河,改善运河水质。
通俗点说,就像给大运河沿线各通道全部装上“过滤池”,上游来水到此先净化,通过小生态环境先养水,养到水清澈了指标好了,再往大运河里排,通过一点一点的渗透,最终提升整个拱墅区的整体水域环境。
1.水下森林 食藻虫 鳜鱼联手
清出一条能游泳的河道
要想知道这些“过滤池”的运行原理,先得从一条1200多米的小河道开始说起。
拱墅区湖州街附近,有一条叫后横港的河道。几年前,附近居民说起这里,都会用“黑臭河”来代替它的名字:河水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每年都会暴发蓝藻,常年泛绿发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质一直处于劣五类水。
2011年7月,“黑臭河”后横港在一次全面“体检”后正式开始治疗。
“分两期引入生态治理技术,最早试验了300米,后来一点一点扩大水域。”
拱墅区城管局副局长管建弟说,拱墅有城市河道61条,总长105公里,水域面积223万平方米。区域内河道港渠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红旗河、古新河流经境内,余杭塘河、西塘河、康桥新开河等与京杭大运河沟通,上塘河由南向北折东出境。
由于整个区域的总体地势低,诸条水系最终都流入京杭大运河。
但多年以来,周边的河网并没有完全打通,再加上内外的污染,片区水系总体水质仍然不理想,属于劣V类。也就是说,大运河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后横港河的试验,用的是上海一家公司的 “曝气+生态浮岛+沉水植物塘”技术。
这套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培育“水下森林”,让河道慢慢恢复“自我净化”功能,以水养水。
工程分两期实施,封住河道排污口,并通过排水降水位,种植改良水质的水生植物。在治理中,请来食藻虫来帮忙,这种小虫子进入水,能迅速吃掉水中看不见的藻类,降低河水浑浊度,提高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随后,放入鳜鱼、环棱螺等鱼类和螺类,吃掉水中多余的藻类、草类,形成了一条可循环的生物链。
2013年,后横港率先通过了全市生态示范河道验收,河道水质全线稳定在Ⅳ类水质,部分河段达到Ⅲ类水质。
如今来到后横港河,乍一看水体“黑漆漆”的,走近一瞧,水体透明,看起来颜色深的部分,是长势很好的水草。
“这种生态处理系统,以前只在湖里成功过,河道的情况更为复杂,而且杭州降雨频繁,有时候一场大雨冲下泥沙来,植物就会损失一大片。一蹴而就治水并不现实,这个试验的目的是,如果单条河道能通过这方法治好,后续的治理就有了更多可参考的数据和经验。”
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副主任袁正国说,几年下来,后横港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大了很多。如今,水质基本保持在Ⅳ类水质,河水清透,最深的地方有1.8米,还可以看到河底的水草。
2.第一个片区年内种下“树苗”
7个生态治理片区要水草繁茂 水清见底
这次要试点的片区,是拱墅区红旗河片区。
这个片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与西塘河之间,东西分别以运河及西塘河为界,南至运河与西塘河交界处,北至祥园路,是连通运河与西塘河的重要关节,拱墅区城市河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居住人口非常密集的区块。像大家熟悉的桥西板块就在这里。
红旗河片区内有6条河流,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自北向南依次为南洋河、周家河、红旗河、后横港、连通港以及贯通南北的十字港。
红旗河和十字港的水源就来自西塘河,经闸门控制由西向东,由南往北进入红旗河片区内,片区内水由红旗河、后横港和连通港,经闸门控制排入京杭运河。
“以运河为中轴线,拱墅区的河网将被分为7个片区。红旗河片区位于西侧,之所以最早启动,是因为这一带条件比较成熟,河网已经贯通,几条河道的情况也比较成熟。十字港、连通港、后横港等河道,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治工作生态系统,红旗河、周家河、南洋河等河道完成底泥疏浚。”
管建弟说,今年首先启动红旗河、十字港、连通港、后横港的生态治理,工程集中施工期为90天。目前河道的招投标已经完成,将分两个阶段,力争明年底看出成效。
片区用的方法,不完全与后横港河治理一样,会根据各条河道的情况对症下药。
所有方案的核心,是建立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健康水生态系统。
包括先封闭各条河道,单独进行底泥活化、曝气增氧和投放控藻生物,培育“水下森林”,一旦沉水植物成活并开始生长,再慢慢让几条河道连起来,渐次达到水草繁茂、水清见底的水域环境。
不过,仅仅是这样的方法,对一个片区来说还远远不够。
红旗河片区内,主要河道平时水量偏低,水流得很慢,特别是一旦岸边有泥沙冲刷,或者水体出现突发污染物,很容易就会积起来,造成河道负担。
要想让整个片区的水清起来,必须加大配水。
通过配水,增加片区内河道水量,加速水体流动,加快片区水体与外界交换,让片区变成“活水”。
拱墅区介绍,未来,这个片区将形成四条配水水流走向:西塘河→十字港→红旗河→运河,西塘河→十字港→红旗河→西塘河,西塘河→十字港→后横港→运河,西塘河→十字港→连通港→运河,通过闸门控制水量。
“红旗河片区内常水位在1.7米左右,片区外围西塘河和运河常水位在1.35米左右,通过排水闸的高程调控,基本可实现水体的流通。水下森林完善后,我们会逐步试验,今天放一些西塘河的水进来,看看几天能完成修复,达标后排入运河。最终水滴石穿,一点点改善运河的水质。”
管建弟说,工程完工后,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水质稳定养护期。
虽然养护的费用不高,每年14元/平方米,但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非常的耐心。
片区河网的水体透明度提高后,要定期进行水面保洁,沉水植物补种及水生动物的优化放养,特别是降雨大的季节,更要特别照顾。
像“水下森林”已经生长超过2年的后横港,如今遇到像“菲特”台风这样的大雨量,冲刷大量泥沙,水体能在一周内完成自我修复。
同时,拱墅区将每月对水体水质进行定点监测,保证这个系统健康成长,稳定水质达到理想水平,环通片区内水体流动,假以时日,将为运河输入源源不断地清澈水体。(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