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加强体育艺术教育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28.03.2016  17:54
  在省教科院附小的操场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只见这边一个个陀螺飞速转动,孩子们在“花样打陀螺”,那边一群小小男子汉们在“舞飞龙”、“旱龙舟”;还有那边欢快的女孩们在“百变跳房子”,精湛的技艺,也让边上的同学拍手叫好。
  这是一堂普通的体育课,却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堂。体育老师吕文韬说,过去的体育锻炼都是按大纲规定内容进行教学,比较枯燥,现在老师们专门为孩子们开发了一些体育小游戏。孩子们学会以后自己在大课间也能玩起来。体育活动从课堂走进生活,让孩子随时随地能强身健体,还富有生活乐趣,这是孩子发自内心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理由。
  今天,浙江省体卫艺工作推进会在拱墅区召开。我们也特别想借此机会,说一说拱墅区的“体艺教育”。
  曾几何时,一提起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我们总会冠以一个无足轻重的称呼“副科”。常常一到关键时刻,“副科”总是要让位给语数等“主科”。时间一长,大家对体艺科目也越来越不重视。这些本该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多元成长的科目,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也日趋低下。
  而自“十二五”以来,体艺教育在拱墅区却获得了超乎寻常的重视。记者曾看过区里对各所学校的绩效考核表,其中对文化课的考核只占10分,而对学生体质健康、社团开展等体艺项目的考核,足足占到了21分。
  为什么“体艺教育”在拱墅区分量如此之重?记者在一次和区教育局局长张云雷的交流中找到了答案。“我们一直都在提回归教育的本源,什么是教育的本源,一言以蔽之: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张云雷说,我们的教育不应只为了冰冷的分数,孩子的成长需要吸收丰富知识的同时,还得养成健身的意识和习惯,并拥有高级的审美趣味。重新审查我们的教育,重拾并高度重视这些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课程学习,就是我们理解的回归本源。
  那么,拱墅的体艺教育是如何开展的,记者也走进拱墅进行深入探究。
  拱墅体艺教育大事件
  ●2015年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为全省首个“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2015年举办杭州市新课程教学成果展暨姚丽雅特级教师工作室全国“音乐新体系”教学研讨会
  ●2012年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进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实践和研究。
  ●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从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其中优秀率从24%大幅提升至54%,在2014年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中,总平均成绩在全市排名从2011年的第12位跃升至第3位。
  ●2010年成功创建为浙江省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
  多项政策保障高起点体艺教育
  为促进区域体艺教育发展,区教育局进行了统筹布局、系统规划和政策上的倾斜。
  首先是专业师资的保障。在“十二五”期间,区里曾出台专项政策:优先满足体育、艺术学科老师的招聘。目前拱墅区有中小学校37所,专职音乐教师105人,专职体育教师185人,专职美术教师96人,音体美本科以上学历分别为85%、87.4%、97%,硕士研究生学历分别为8%、7.7%、20%。可以说全区各校的音体美老师,已经全部实现标配。
  “只要是对孩子终身发展有益,投入再多也不为过。”这句话一直在拱墅流传。确实,要开展体艺教育,对硬件设备有着很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拱墅区投入大量资金保障专用教室设施设备的到位。自从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进行音乐教育新体系实践以来,目前,全区已打造有四十间专项音乐教室,且配置了二十多套奥尔夫乐器,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全区所有学校将完成音乐教室改造及奥尔夫乐器的配置。全区已有14所学校成立了完备的乐团,配置了高标准的乐器。
  体育方面,去年拱墅区投入近200余万元对各校体育活动场地进行了配套改造。第一批七所学校已经建起“快乐体育园地”,像攀爬墙、摸高器、Xmax极限设备等体育活动设施出现在校园里,俨然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课间一有空,同学们都会来场地上“较量”一番。而玩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锻炼。2016年第二批学校快乐园地建设正在建设中。
  美术方面,各校的专用教室基本配齐,并按要求配齐相应美术器材设备,为美术课的开设与古陶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此外,拱墅区也十分重视学校食堂建设,每个学生每年增加120元伙食营养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成长;在全省率先设立每年生均300元素质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推动全区学生社团活动特色发展;制定“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战略,让各校有特色的体育运动在全校普及;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艺术素养的测试;并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与培养一个艺术兴趣项目,鼓励发展学校社团……一项项政策落实,也体现着拱墅打破原有教育模式禁锢,实现体育艺术教学改革创新的决心。
  多平台打造下,体艺教育呈现新亮点
  师资齐整、设备齐全、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在外围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如何让体艺教育发展尽早步入快车道,拱墅区经过不断的实践推进,搭建了不少高端平台,也涌现出了不少新亮点。
  ★加盟“全国学校体育联盟
  “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必须明确,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意识,养成一种健身的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正是有着这样的共识,在2015年,拱墅区正式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成为全省首个“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首批15所学校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实验学校,今年区内又有5所学校将正式加盟。
  加入联盟后,一些新型的运动方式被开发了出来。比如大课间,过去一套统一的广播操已经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为此各校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了更丰富的锻炼方法。像康桥中学的跑操、人民小学的“O型跑”、半山实验小学的“软式垒球”等,重新燃起了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体育教学创新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不少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技术、竞赛、游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已形成如卖鱼桥小学、运河学校的趣味田径,北秀小学的花式跳绳,拱宸中学、行知中学的趣味课课练等为代表的新兴体育运动课程项目,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中发展体能。
  此外,学校的运动会也开始进行了变革,从原来的运动员的盛会,转变成“全员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场展示。
  去年11月,在第25届拱墅中小学生运动会上,15所体育联盟实验学校就“大课间活动”、“一校一品”体育特色、“体育课堂趣味课课练”、“新兴体育项目”等进行了集体展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主席、北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毛振明,现场观看后有这样的评价:“拱墅实验区的‘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一定能在全国产生影响。
  ★研发校园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平台
  每年,区里都要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了对本区学生体质做精细化分析,拱墅区自主研发了“区域校园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平台”,区内学生体质测试的相关数据会录入这个数据库中,方便了区内体育教学“对症下药”。
  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宏观显示全区中小学生的体质测试状况,也可以微观调出单个学生的各项体质测试指标。区体育教研员徐敏说,以前要对区内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调研,需要老师前期进行大量人工统计,现在都是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处理,效率提高不少。
  目前,该平台也向区内学生开放。只要输入学籍账号,就能查询自己的体测成绩,有哪些项目还需要加强一目了然。同时该平台还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一张个体锻炼“处方”,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做针对性锻炼。
  ★构建新音乐教育体系
  拱墅区的音乐课堂,都是由音乐活动串联起来,并且师生共同来参与,孩子们学得很欢快。这样可喜的改变,源于2012年在特级教师姚丽雅的带领下,拱墅区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进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实践和研究。
  “传统的音乐课堂,注重灌输音乐知识,却忽视了孩子音乐情感的获得。使得孩子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姚丽雅老师说,音乐教育新体系就是要扭转传统教学的误区。为此在姚老师的带领下,拱墅的音乐老师们通力合作,对每个学龄阶段的学生音乐素养进行重新架构,建立更加科学的学生音乐素养达成标准,使学生的音乐经验及音乐能力的获得更具有系统性。比如要求区内所有一二年级的孩子都能进行奥尔夫音乐的合作,三到六年级的学生都能掌握一门小型乐器,希望通过普及性的音乐课堂学习,能够让音乐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三年来,拱墅区以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带动区域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音乐课堂转型、学生音乐素养形成,以及音乐教育新环境打造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015年11月召开了“杭州市新课程教学成果展暨姚丽雅工作室新体系教学研讨会”,已初步形成了以拱墅区为原点,辐射省内外的教学联盟,促进“新体系”教学的共同发展。
  ★普及古陶艺课程
  现在中小学校的美术课程中,陶艺鉴赏是一块很重要的内容。目前,我们的教材更多的是继承西方陶艺,而对中国传统的陶艺却少有涉及。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区美术教研员吕纯滨则利用自己的专长,创办了浙江本土古陶瓷陈列室,室内共收藏了300多件本土陶艺品,这也让区里的美术老师们能够近距离地品鉴中国传统陶艺。
  有了实物做鉴赏基础,美术老师们开发了有关本土古陶艺的美术地方课程,还举行了小学生的“古陶瓷鉴赏雅集活动”,这种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古陶瓷鉴赏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识了中华美术文化,鉴赏了中国灿烂的古陶瓷艺术,提高了审美能力与整体文化素养。
  多途径保障体艺教师内涵提升
  要实施高品质的体艺教育,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承担全区体艺发展的核心任务。所以,除了通过人事招聘着力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之外,如何挖掘现有教师潜力深化内涵发展,也是拱墅促进区域体艺工作的一大重点。而多年的探索,也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每个教龄段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诉求,为此拱墅区建立了教师梯度培养体系。以“运河赛课节”为抓手,针对教龄三年以内、教龄三年以上35周岁及以下、36周岁以上45周岁及以下、46周岁以上的所有体育和艺术教师,建立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学科教师赛课体系。通过赛课,新教师可以在切磋中茁壮成长,而老教师也能通过比赛焕发第二青春。
  学校发展群是拱墅区教育局在后名校集团化时期,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地域相近的若干所学校联合起来,以群的方式进行工作。原本一个学校体育、艺术学科2-3个老师难以开展集体研修,只能通过教研室统一组织。现在依托发展群,几个学校的老师可以及时碰头研修,这也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
  除了线下研讨,网络研修也成为拱墅教师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音体美的学科也借助区教育网平台,推出学科的工作室与工作坊。比如音乐姚丽雅特级教师工作室网站上,有新体系的典型课例、整合的音乐教材、各种音乐资源等,可以供区内与各地音乐老师分享,并建立了网上研修项目,定期和各地音乐教师进行新体系网络研修活动。目前,姚丽雅特级教师工作室网站成员90人,资源数393个,访问量134468 人次。
  此外,以课题为载体研修,引领区内教师专业发展,也是较有效的一种形式。比如美术以两个省级立项课题《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教育与传承研究》及《浙江本土古陶瓷艺术教育与传承师资培训研究》为核心,从2011年到2013年两年时间,创设了全国教研系统唯一的浙江古陶瓷陈列室,并分四个阶段对全区的美术教师进行学时培训,还成功举办相关探讨活动,如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举办“大师进校园活动”,举行“海峡两岸陶艺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博物馆建设论坛”等系列活动,都有效地提高了区内美术老师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