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是互联网+应试教育的畸形儿

24.11.2015  20:31


 

  笔者有幸在虎嗅F&M创新节现场聆听了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俞敏洪发表的演讲(详见虎嗅文章《俞敏洪:中国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跟互联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让我印象尤深的是,俞敏洪对于什么是“中国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的阐述:

  “中国的教育永远没有解决学生如何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和人格独立平等的问题,永远没有让学生提出疑问、不找标准答案,没有解决如何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的问题。”

  “永远”这个词确实让人悲观乃至绝望的,过去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没有解决,现在的公立教育系统、民办学校、K12教育培训机构依然延续了应试的逻辑,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在线教育也不会挣脱应试教育的樊篱。

  2015年是互联网+教育非常火热的一年,教育作为一个低壁垒、热钱多、且无BAT阴影笼罩的行业,各种各样的在线教育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一边利用网络信息的共享特性和搜索技能,一边利用应试教育的不重视怀疑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答案标准化等弊端,不断加剧了“中国教育深层问题”,这点突出地表现在拍照搜题类产品上。

  一、拍照答疑产品作为“作弊神器”,本质上是“反教育”的

  在K12在线教育中,拍照搜题类产品充当了排头兵,也最为火爆,其模式是用手机对着作业或试卷题目拍摄,通过题目搜索或上传答题需求由其他用户代为完成。用高大上的互联网术语包装一下,可以叫做,利用数据搜索技术自动匹配生成答题的高科技产品,并且是一个UGC的学习生态社区。

  截止目前,作业帮在豌豆荚安装数428万,在百度手机助手显示为3868万,口号是“让学习更简单”;小猿搜题在豌豆荚显示安装数为3528万,在百度手机助手显示1700万,小猿搜题的口号是“拍照立刻看答案”;二者都囊括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90%的题库。此外,还有学霸君、猿辅导、阿凡题、魔方格、作业拍、一起作业网等都打着类似“难题一出,答案秒出”的诉求,除了各科难题以外,连语文作文也有无数范文模板,即搜即得。这些拍照搜题产品之间比拼的是谁家的答题更准、答题更快。

  这种拍照搜题产品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显得很吊诡,一方面它们顺应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愿望,用户基数庞大;另一方面,又从应试教育的内部砍掉了学生追求分数、获得标准答案的努力过程。考试和作弊本身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把追求答案的速度、精确度、轻松度追求到极致,那必然是作弊了无疑了。

  如果说以往“古典”的作弊方法比如张罗吃饭、隐蔽地抄袭还是不能说的秘密的话,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作弊本身也不必费力,不再羞涩,互联网用最不烧脑的办法,拍照、搜题,或者让学霸在线提供答案,并且这种做法已经普及了,节操碎一地。

  这种试图让学习变得不苦、不劳而获得到成果的互联网产品,本质上已经不是在做教育了,而是“反教育”,所谓“种因得因,种果得果”,这是应试教育被标准化题库和考试的长期统治的结果,也是现代人文教育、创新教育所提倡的独立思考和兴趣探索、人格培养长期被边缘化所酿成的恶果。

  二、拍照搜题或答疑产品的模式之困——以作业帮为例

  首先做一下拍照搜题类产品的用户分析,在K12在线拍照答疑、搜题产品,使用人群为小学、初中、高中用户群体;笔者把答题需求发起者称之为“C端”用户,答案解答者称之为“B端”用户;由于用户是提问者,也可能成为回答别人问题的解答者,我称之为“C-B端”用户。

  由于作业帮目前是拍照答题类的使用量最大的APP,姑且以作业帮为例进行分析。作业帮依托百度的搜索技术,突出题库资源、拍照搜题的速度和匹配度等方面的优势。C端用户主要是中小学生,B端用户则主要为高中生,也有少量大学生和老师。作业帮致力于将作业帮打造一个用户群之间的互助社群,用户的需求可以展示在作业广场上,发帖、评论、点赞、邀请好友等参与行为可以产生积分,C端用户可通过积分悬赏和兑换B用户的答案,积分是用户之间进行知识交换的“比特币”。为了增强用户黏性,作业帮还建立了同学圈和话题社区;积分可以在商城上兑换赠品和礼品。

  由于K12群体的心智并不成熟,一旦进入了缺乏监护的手机世界,一些用户会通过无意义的评论灌水、疯狂点赞以积累积分;为此,作业帮加大了信息审查力度,但机器审核辨识度较低,一些B端用户的善意解答也会被屏蔽;此外,用户自身对于真实答案也缺乏评判力。由于APP上有参与行为,就有积分,物多必贱,积分贬值了,在B端用户那里,也就失去了争取的欲望,解答率越来越低。尽管构建SNS社群可增加产品使用频次,却使得作业帮越来越像贴吧,成了一个嬉皮化而非学习的地方。在线商城目前也只起到兑换积分的激励作用,无法形成有效转化。

  以作业帮为代表的拍照搜题类产品的优势在于用户多、需求强烈,但题目解答率低下,由于用户本身学习欲望低,自律意识差,内容生产质量没有保障。笔者之前的写过一篇文章《教师被边缘化之后,主打“1对1”的K12教育还能保证因材施教吗?》,强调了K12在线教育必须以老师为中心,才能保证教育内容生产的专业性;如果老师作为知识权威不在场,K12教育产品就无法建立起让用户付费的盈利模式。因此,笔者认为,拍照答疑类产品放大了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消极态度,并没有汲取应试教育和传统线下培训机构重视教学质量的逻辑,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所以我把拍照搜题类产品称之为互联网+应试教育的畸形产儿,表面发育的很好、数据很好看,但让学生变得懒于思考,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技术反智主义。

  三、 审视互联网教育从业者的创业“初心”

  俞敏洪的演讲难能可贵的是,他重申了提到教育的“初心”是为了人的觉悟如独立思考、自由精神、人格健全等等终极追求;对于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我觉得在虎嗅F&M创新节上,肖知兴博士谈论“金钱与创业”关系时所说的话,“金钱不是动机,不是手段,甚至不是结果,只有造人的企业才是伟大的企业”,完全适合K12教育行业。

  笔者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诞生出优秀的互联网产品还是抱谨慎的乐观态度的,前提是“初心”要端正,要反思究竟是为了提升学习体验,打通教学供需矛盾,分享知识方法技能;还是为了在商言商,满足刚需、跑马圈地?是为了追求炫目的用户数量和参与数据,还是耐住寂寞,提升教学质量,在师生的教学关系上多下功夫?其实这也涉及到教育伦理观,要坚持育人而非毁人。如果互联网教育不回到造就人、成就人的“初心”上,最终不过是换了战场,没有换思维!

  中国教育的深层问题即便不是互联网现阶段所无力解决的,至少也不必让这种状况变得更加深重!毕竟,唯有教育,是不能没有希望的!

  作者:李星(公众号:lixingo2o),策划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T生意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