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铁腕拆违,“空中楼阁”变形记——解剖“三改一拆”微样本
南星街道美政花苑,位于复兴路和之江路之间。淡绿的外墙,砖红色的斜坡屋顶,让这一片的房子多出几分独具特色的美丽。
只是不经意间,你会瞥见一些屋顶上由业主私自加盖了阳光房,让整个小区的环境大打折扣。
在过去的6年里,美政花苑屋顶陆陆续续“长”出了151处违建房。经过半年的铁腕拆违,已经拆除99处,完成65.6%。按计划,剩下的52处屋顶违建也将在年内拆完。
过去6年久拖不决的“老大难”,如何在半年时间内实现逆袭?
唏嘘往事——顶层住户跟风搭建
11月6日上午,美政桥社区主任童齐放带记者在小区内转了一圈。小区北面,屋顶违建已不多见,南面单元楼屋顶上,仍有不少私建房,和原本三角形的屋顶显得不搭调。有些屋顶已经找不到原本的红瓦片斜坡,取而代之的是用砖头和混凝土建成的小屋。
“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童齐放告诉记者,美政花苑主体建筑建于1994年,属有坡顶回迁安置房。但从2008年开始,屋顶搭建阳光房一直没停止过。
“看到别人楼顶都盖成江景房了,谁不想搞?”曾经一位业主的话,代表了顶楼住户的普遍心态。
6年以来,“屋顶一掀就可以搭墙造屋”这样方便划算的成本投入,让越来越多的顶层住户前赴后继加盖。截至去年底,小区内违法屋顶搭建达到了128处3000余平方米。
“其实,这六年来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部门一直没闲着。”童齐放向记者大吐苦水——社区、物业、城管都介入过,直接到住户家里劝说,要求他们停工整改自行拆除,但通常人一走,一个晚上过去人家就把违建建好了。有些即使发了整改通知,住户也不当回事,通常只是摆摆样子停工几天。
查处屋顶违建的程序也比较复杂,从居民举报、到城管查处、再到向居民发布“拆除通知书、最后上报区拆违办等,少说一个多月时间。特别是现场核实查验阶段,如果遇到不配合的业主,闭门不见,约谈不来,违建证据就无法查实。
此外,还要应对业主们各种各样反对拆除的诉求。
即使进入拆除阶段,由于业主私自搭建的阁楼一般有四五米高,如果居民不配合,拆除工作在设备和技术上的要求就会很高。
就在今年年初,又有人顶风偷偷在屋顶搭起了阳光房,违建数量又有所增加。经统计,整个小区最多时共有151处屋顶违建。
显然,这与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三改一拆”行动背道而驰。
童齐放还清楚地记得上半年美政花苑屋顶拆违第一次讨论会的场景,当时,很多顶楼业主情绪激动,拍桌子瞪眼。
“凭什么先拆我家呀,我家要最后拆,你们来拆,我就跳下去。”“我们顶楼漏水的,搭棚子是为了挡雨、防漏,你们把我的棚子拆了,漏水了找你们赔啊?”“建都建好了再敲掉,房子要受不了的”……
各种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铁腕拆违——对屋顶违建零容忍
不同于普通的违法搭建,屋顶违建有可能破坏楼顶结构,继而造成楼体安全引发公共危害。此外,还涉及空间扩容、用途变更等诸多问题。
拆除屋顶违建,势在必行。
美政花苑所在的南星街道借助“三改一拆”的东风,一改过去温和的处置手段,采用霹雳手段。
首先,向所有屋顶搭建的业主表明了态度:凡属于拆除范围之内的,不论面积多少,不管涉及哪个人,都要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决不允许出现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的现象。
紧接着,由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上城区行政执法局、上城区拆违办等组成的违建处置工作组工作人员,白天驻守社区巡查,傍晚赶回街道交流现场情况、参加讨论。几个月里,街道二楼会议室很少在晚上8点以前熄过灯。“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大家都很累。”南星街道城管科科科长李仁贤坦言。
拆违要过的第一关,当然是住户本身。从一开始,美政花苑屋顶拆违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街道班子成员分工包干,尽最大力量上门做好违建户思想工作,动员自拆。平均下来,街道班子成员每户至少上门5次做思想工作。
南星街道党工委书记鲁军、分管城管的街道副主任张品华几乎每天下班后就跑到居民家中过一招——聊三改一拆政策,聊楼体安全,聊后续恢复。鲁军记得,到后来,有的居民开门第一句话已经是,“你们又来跟我谈判了。”
当拆迁方案进入公示阶段,为保障每位业主有通畅的渠道表达意见,南星街道建立了“拆违控违圆桌会”机制,不定期举行交流会,邀请拆违各方共同参加,有什么诉求大家都摆在桌面谈。
从误解到理解,从反感到好感,从争议到建议,从观望到期望——不知不觉地,业主对拆违的态度有所转变。
对症下药——啃硬骨头也讲人情味
通过调查、梳理,有关部门对美政花苑违法搭建归纳为三类情况:
一是住房困难或几代人同住,为了改善居住情况;
二是房屋质量出现问题,漏水、裂缝长久,为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二手转让,违建为上家建造。
南星街道为此“对症下药”:住房困难的,为他们介绍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低保困难的相关政策;漏水问题的,把施工员带上,为他们介绍如何进行后期修缮工作;二手房的违法建筑相对比较繁琐,就从法律上开展解释工作。
某幢住户楼先生,因为房子漏水,多次寻求物业帮助无果,无奈之下在楼顶建造了两个8平方米左右的简易棚,社区针对楼先生的情况,多次召集房管站、拆违办等部门研究,最终帮助楼先生重做露台,彻底解决楼先生多年来漏水问题,“只要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利益不受损害,我们还是愿意配合政府拆除的”,楼先生道出了不少违建户的心声。
为了最大限度争取业主的理解与支持,街道城管部门采用的是“既坚持原则,又人性化处理”的办法。在今年6月份对一个楼顶建老虎窗住户的走访中了解到,这家的孩子要在7月参加中考,社区通过上城区教育局出面帮助其办理违建暂缓申请,待中考结束后,才进行拆除。“将心比心,即使遇上一时的反对, 最终会得到理解的。”李仁贤说。
经过半年多时间,执法队共拆掉了99处违建,完成全部违建的65.6%。并且实现了“三无”:无一起上访,无一起冲突,无一起强制拆除。
百日攻坚——发动民间力量参与控违
7月中旬,上城区以美政花苑屋顶违建整治为突破口,启动了拆违百日攻坚行动,针对屋顶夹层、阳光房、雨棚等违建问题开展集中清理。
任务分解后,上城区坚持先打老虎后拍苍蝇,敢于碰硬,依法强制拆除一批典型违建。同时,落实控违长效机制,结合智能城管、平安365等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巡查队伍,确保发现一处、制止一处、处理一处、拆除一处,将屋顶违法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各街道也各显神通,积累了不少屋顶拆违的好经验。
比如,清波街道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屋顶违建防控工作。该街道成立了民间控违办,由社区干部、居民骨干,还有热心居民共同组成,及时发现违建的“苗头”,准确判断是否违建,一旦发现便及时向社区和街道城管科报告,降低查处难度和拆违成本。
再比如,紫阳街道专门成立了拆违工作室,把一批有拆违经验、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的工作人员和热心市民等发动起来,专门针对一批屋顶违建“钉子户”展开沟通疏导,将依法强制的拆违,变成了群众主动自愿的拆违。
如今,上城区百日攻坚行动进入尾声,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自6月底以来,上城区已拆除各类屋顶违建159处,面积4815.5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上访等不稳定因素。
记者手记——拆违,要制度不要运动
去年以来,全省范围内都在开展“三改一拆”,声势很大。很多地方和南星街道一样,借着“三改一拆”的“东风”强力介入推进。多次遭媒体曝光的美政花苑屋顶违建,目前总算有了比较好的结果。只是冷静思考一下,当初为什么违法建筑会一而再、再而三,直至成片地出现?而强有力的“三改一拆”之后,违法建筑是否还会卷土重来?
拆除违法建筑后,建立一整套系统性的制度,巩固来之不易的拆违成果,防范新的违法建筑的产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拆违很有可能会成为一阵风式的运动。什么样的建筑属于违法建筑?该由哪个部门取证、查处?查处违建应遵循怎样的程序?如何做到“露头就打”?屡教不改者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详细的制度加以规范,明确界定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好的制度能扬善惩恶,好的制度还能减少执法成本。
新闻链接
“最牛”违建所在地:郑州
原本规划的是四层建筑,后来楼顶却违规加盖起了四合院式建筑。该建筑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荥泽大道与繁荣街交叉口的西北角,装修奢华考究,门窗和吊顶均使用红木。
“最牛”违建所在地:北京
位于白石桥路45号的人济山庄小区B栋楼顶天台上建造了一栋两层别墅,假山大树俱全,其中用树脂堆建的假山花了80多万元。此为顶层一住户用6年时间建成。
“最牛”违建所在地:西安
位于西安北稍门青门村西头丁字路口北侧,高压电线穿墙而过。(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