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创新规律 实现创新发展

14.08.2019  22:40

创新发展位居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可以说,能否实现创新发展决定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成败,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败。而要推进创新发展,切实把握创新规律是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创新规律、切实把握创新规律,我们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决策行为。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创新,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因此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投资决策行为。但相较于一般的投资决策行为,创新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更具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源自两个方面:其一,无论何种类型的创新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需要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因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其二,由于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创造性探索,非常容易受到不可预知因素的阻碍,往往蕴含巨大的失败风险。创新的高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导致了创新投资的高不确定性。

破解企业创新困难需要设计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的高复杂性会让交易双方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比如,企业家无法分辨研发失败到底是因为研发人员的偷懒还是运气不佳,一项价格高昂的新技术是否值得购买等等。创新激励机制就是要消除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尤其要理顺国有单位科研人员与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关系。通过不断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来提高科研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积极推动风险投资和企业并购,股权交易能够让资金方和技术方共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是化解创新高风险性的有效方法。

时间层面:创新表现为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产业经济学家在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产业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三次产业变动规律、轻重工业变动规律以及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变动规律,等等。这些产业变动规律之所以会发生,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视角来看,正是企业家通过创新把资源从旧有的失去活力的生产项目不断转移到新生的更富生产力的生产项目中去,经济才能得到持续地发展。如果新的生产项目能够提高原有产业的生产效率,可以称之为产业改造;如果新的生产项目能够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整个经济就能实现产业升级。因此,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实质上是对熊彼特创新理论在时间维度上的证明,是创新在产业层面的外在表现。

创新在产业的时间维度上要特别警惕“路径依赖”现象。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产业链末端,具有比较优势的一般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果不进行创新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就可能被锁定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打破“路径依赖”、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产业发展进行调控。破解“路径依赖”需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重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空间层面:创新表现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创新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向交通便利的地区集聚创造了条件。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后,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专业化创新、多样化创新、竞争性创新和网络化创新越来越成为驱动企业集聚的主要动因。当区域内集聚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交流渠道共享知识和创新,如果最终能构建起一种复杂、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产业集群便会应运而生。正因为产业集群在成本节约、知识溢出等方面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产业集群尤其是创新型产业集群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创新引发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又反过来激发新的创新。也正是创新在空间层面的这种正反馈机制,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带的形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性产业群建设,利用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增强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区域层面:创新是多类型创新主体相互依存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创新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升,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类型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协作,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美国硅谷的崛起,让人们直观地认识到区域性创新系统所拥有的巨大创新能量。目前,区域创新系统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

从欧美、日韩等国的经验来看,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资源稀缺、创新文化贫乏,在创新领域仍处于追赶阶段。如只依靠市场力量,以自发演进的方式来形成区域创新系统,难免效率低下。因而,地方政府要增强创新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平台搭建和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构建科学的创新绩效评价机制,以助推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同时,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也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技术研发、企业间创新协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作者:毛伟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