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衢州市着力实施高技能人才五大行动计划

30.10.2014  10:56

在弧光与焊花之间,高技能人才的魅力不断彰显;在发奋与昂扬之间,浙江省衢州市职工队伍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今年9月,衢州市2014年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企业单位的190多名技能高手展露身手、一决高下,在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工具钳工等8个工种中分别展开角逐。

 

这是衢州市一年一度最高级别的能工巧匠“大比武”。2012年,衢州市明确提出建立政府主办技能大赛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技能大赛。大赛所选工种特色鲜明、通用性强,通过市县联动,层层预赛,选拔出真正的技能高手参加市级决赛。同时,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竞赛试题全部委托市外专家异地命题,裁判员也采取异地选派的方式。获得大赛各工种第一名的选手,衢州市奖励1万元,并直接评定为“衢州市首席技师”。经过两届的成功举办,衢州市职业大赛已经成为该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响亮的品牌,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通过大赛脱颖而出。目前,衢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全市性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性、地区性竞赛为骨干,各用人单位竞赛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技能竞赛大格局。

 

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加快人才建设步伐

 

“小蓝领”大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关乎企业乃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把高技能人才作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该市从2012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快四省边际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及22个配套实施办法、《衢州市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并提出了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大培训、大竞赛、大评价、大平台、大激励”五大行动计划,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各项补贴和奖励力度都高于2012年之前。

 

衢州市人社局还制定出台了技能培训管理、技能鉴定管理、企业自主评价和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竞赛管理等规章制度,使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积极的培训,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衢州市每年都公布一批企业紧缺工种目录,密切校企合作,力促培养企业急需的“适用畅销型”高技能人才。同时鼓励职技院校与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协作关系,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实施模块式培训课程和计划,在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的同时,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技能人才培训的不同需求。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一批“开山班”“浙开班”“红五环班”等订单培养班出现了,实现了职技院校培养与本地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经培训和技能鉴定后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企业员工,还可以享受400元—2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培训补助。为拓宽培养途径,该市积极筹划“千名技师带高徒”活动,组织全市近5000名技师、高级技师以签订协议的形式,与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职工结成师徒对子。目前,衢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行业企业为主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为龙头,中职、技工学校为基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政府推动与社会力量互相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严格的评价,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检验标准。近年来,衢州市基本形成了以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为主,职业技能竞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为补充的多元评价模式。在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该市严把鉴定质量关,实施考评员统一选派、技师操作技能考评和综合评审环节设置淘汰率指标等刚性措施。同时,该市还大力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工作,将考评权适当放给企业。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该市一家大型钢铁制造企业,前几年只有353名职工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两年的企业自主评价,目前该公司已有2200多名职工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工技能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该市共有102家企业参加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有8852人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4344人取得专项能力证书。

 

打造人才成长平台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良好的平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效途径。衢州市重点打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三大平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该市以职技院校、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建立5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实训设备经费补助和职业培训信息化建设经费补助。鼓励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规模以上企业,依托部分钱江技能大奖获得者、首席技师以及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创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该市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衢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在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攻克技术难题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浙江红五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徐建雄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工作室由钱江技能大奖获得者徐建雄领办,成立以来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承担了企业多项项目开发,为企业技术提升、节约成本、培养人才作出较大贡献。其中,光内曲线减速马达项目每年为企业创利360万元。同时,该工作室培训企业员工250余人,过去一年为企业培养技师8名、高级工10名。

 

健全的机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保证。为确保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衢州市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加大衢州市首席技师评选力度,评选产生衢州市首席技师50名,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实施技师(高级技师)人才津贴制度,对在企业紧缺职业(工种)一线对口岗位工作,所在企业已实施技术等级津贴制度,能较好发挥职业技能带头人作用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和6000元的人才津贴。2013年,该市向631名高技能人才发放266.5万元人才津贴。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职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目前,该市有3人获得浙江省钱江技能大奖,7人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称号。

 

春华秋实。在一系列重磅举措之下,衢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中既有新型产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也有传统工业技术方面的能工巧匠;既有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骨干,也有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攻关的顶尖人才。目前,衢州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8万人,为全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