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三个坚持”助推该市托养服务发展

24.06.2015  18:34

            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于201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浙江省首家县(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集重度残疾人托养、医疗康复、社会能力训练等综合服务于一体。2013年12月,该中心被中残联授予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称号,截至目前仍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被授予该号的公办托养机构。中心现入住托养人员183名,其中重度精神残疾140名,肢体智力综合性残疾43名,占全市机构托养残疾人数的45%。

            一、坚持合理规划,逐步形成多功能服务体系。

          一是规划功能性科学布局。中心建筑面积13960平方米,经过五年的探索尝试,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现规划为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康复训练、文体休闲、后勤保障、行政办公等区域,设置工疗车间、医疗门诊部、康复训练厅、生活训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放映厅、多功能厅、室内球类运动场等,供残疾人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康复训练使用。

          二是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2011年,中心与市惠民医院合作成立温岭市惠民医院滨海托养中心门诊部。该门诊购置彩超、X光机、生化仪等医疗仪器及康复器材,配备医生3名、护士8名、康复师1名、药师2名、护理员22名,提供24小时全天候照料服务,定时早中晚三次查房、观察病情、发放药物,并做到小病治疗、大病转介。同时,中心与市精康院协议,由其外派精神科医生入驻中心,为精神残疾人提供专业化看护。 

        二、坚持注重细节,牢固多方位安全防线。

          一是建立康复档案,兜住生命健康线。中心为全部托养残疾人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安排体检,追踪其身体状况。对于糖尿病等特殊人员,从饮食上、生活作息上给予定制型护理。

          二是加强消防建设,筑牢生命财产安全线。中心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追究制;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定期对单位消防设施等进行排查整治;购置、更新一大批灭火器、消火栓、水带、水枪和疏散指示灯等消防器材;邀请消防队专业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严控家属探访物资,杜绝托养人员将火种、危险品带入。

          三是配套科技设备,打造智能警报线。中心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感应式喷水灭火系统,在托养人员活动的区域安装近400多个摄像头,围墙四周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安排人员实时监控,对突发性事件及时处理,大大降低安全风险。此外,中心正在计划为托养精神残疾人佩戴智能手环,一旦超出预设活动范围将会自动报警。

          三、坚持大胆创新,探索人性化服务内涵。

          一是常态化精神关怀。中心在满足托养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每周二、五、日定期组织播放影视节目、组织歌唱会、趣味运动会等集体活动;将每月15号定为集体生日,为当月生辰的残疾人准备蛋糕与长寿面举办生日会。2013年8月起至今已举办23场。中心还根据托养人员的日常表现,组织病情长期稳定的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托养人员到市内景点游玩。今年5月组织14位托养人员到长屿洞天风景区游玩。

          二是职场化康复训练。中心内设工疗车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与多家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签订长期来料加工协议,组织托养人员从事安装塑料衣夹等手工劳动作业。工疗车间实行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穿插“比一比,看一看”趣味劳动竞赛等活动,达到以工促疗和职业训练的双重效果。目前参与工疗人员达到50余名,所得劳动报酬全部归个人所有,最高月收入达800多元。中心设置农疗基地,组织部分托养人员进行除草、采摘等简单农业劳动。部分精神残疾托养人员经过中心评估审核后,负责托养区、餐厅的清扫保洁、餐具水具的清洗等简单服务管理工作,按月获得工资。

          三是社会化实景模拟。托养人员通过从事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货物搬运、组织管理、文体活动比赛等途径可获得相应价值爱心代金券。持券残疾人可在每周二、五到中心的爱心超市购物,以真实场景训练精神残疾及智障托养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