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国打造成为地学旅游交流国际基地

06.02.2018  18:32

  “2018年,我们将有组织有计划在全国开展地学旅游,重点开展‘一带一路’地学旅游互联互通活动,促进我国成为地学旅游交流国际基地。”2月2日,在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2018年新春茶话会上,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旅游地学创始人陈安泽表示。

  地学旅游是以地学景观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科学素质、满足游客身心愉悦为宗旨,以观光旅游、研学旅游、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康体、休闲娱乐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活动。我国发展新时代地学旅游条件优越:一是我国学者在长期地学旅游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创的旅游地学新兴学科,奠定了发展地学旅游的科学理论基础;二是我国先后建立了35个世界地质公园、206个国家地质公园、72个国家矿山公园和135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8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数百个省级地质公园及新兴的旅游地学文化村。同时,拥有以地学景观为主的A级旅游区2000多家和众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奠定了发展新时代地学旅游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旅游地学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在2017年12月5日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上,由40余名两院院士及年会全体代表联合签署了《开创新时代地学旅游倡议书》,建议国家旅游部门把地学旅游列为重要旅游品种,尽快颁布《全国地学旅游发展纲要》;倡议地学界、旅游界专家学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积极参与地质旅游志愿活动;倡议有关高校,开设旅游地学课程,为地学旅游培养高级人次;倡议国土资源、教育、旅游等部门,依托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打造一批地学科研基地,建设一批地学旅游精品线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指出,发展地学旅游,必须从人才培养抓起,设立地学旅游发展基金,开办地学旅游培训班,提高业内人士尤其是讲解员的地学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地学旅游品质。

  陈安泽表示,发展新时代地学旅游,有利于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自然遗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科学含量,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2018年,研究分会将加强地学旅游国际交流,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地学旅游大会”、“世界地学旅游大会”等,促使中国成为地学旅游交流国际基地,进而成为世界地学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