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30.10.2014  13:20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侧记

  今年4月,江西省选择在新干县和寻乌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工作,并由江西省文化厅牵头成立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以试点先行为突破口,为全面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积累经验。10月23日,在新干县举办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许多与会者对新干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和好评。

  把图书“装进”手机带回家

  有没有一个场所,不分白天黑夜,无论贫富老幼,都能均等享受文化服务?在新干县箱包城打工的张程回答是肯定的。小张家境贫寒,高中未毕业就到县城打工。这两年工作稳定了,闲暇时间小张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县图书馆,但常因为工作时间与图书馆开门服务的时间重合而苦恼。从今年7月开始,小张的这种苦恼没有了。每天下班后,他先去县图书馆,掏出手机,在图书馆大厅的24小时自助借阅机上扫描二维码,把数字图书下载到手机上,带回家慢慢品读。

  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后,新干县图书馆投入3万元添置了4台数字图书借阅机,既解决了7万册藏书量与日益壮大的读者群之间的矛盾,又解决了读者差异化需求。不仅如此,新干县还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县范围内,乡镇图书室与县图书馆实行统一购置、统一编目、统一借阅证、统一服务标准,读者持统一借阅证可到各成员馆就近借阅并归还图书。

  新干县制定的图书服务标准是,县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0.6册,年购书经费10万元以上,数字资源量达4TB,整合数字资源不少于6TB,图书馆配有1台以上盲人专用阅读设备,图书馆、文化馆建有网站,博物馆建有网页,电子阅览室有电脑终端50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藏书3000册以上,报刊6种以上,公共电子阅览室有电脑终端10台;行政村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报刊5种以上。

  祠堂“变身”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在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有着400余年历史的邹氏祠堂门口挂着老年人颐养之家、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民法制道德教育园地等13块牌子。这里的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视室、娱乐室,设施齐全;秧歌队、戏剧队、武术队、龙灯队,队队活跃;上网、电子阅览、查阅共享工程信息,方便快捷。

  紧临中洲村的潭丘村,在破败的祠堂原址上也盖起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不仅如此,在祠堂边的村民文化广场,村支书聂小龙带领村民幸福地做着自己的春晚和职业篮球梦。该村已连续6年在大年初一举办自己的春晚,演员和观众全是村民。

  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新干县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思路,在乡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四位一体”,即一个综合文化站、一个图书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业余剧团。在社区实现“八个一”,即有一个图书室(藏书3000册以上)、一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有电脑10台)、一个文艺活动室、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以光缆有线电视作为显示终端)、一个文化广场(含一个固定或活动舞台)、一个固定宣传栏、一支社区艺术团(有一批乐器和服装)、一名以上文化管理员。村级实现“十二有”,即村村有广播、户户有电视、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每月一场免费电影、每年一场免费演出、一个农家书屋、一个电脑终端、一套体育健身设施、一个文化宣传栏、一套音响设备、一名兼职文化管理员。

  打开电视“享受”文化科技信息

  新干县麦(上斜下土)镇综合文化站有5000多册图书和10台能上网的电脑,该镇养殖大户聂海孙是这里的常客。他说:“我就是在这里上网发现养猪的风险比养鱼的风险大,转行承包了60亩鱼塘。以前没有养鱼经验,现在在这里就能借到县图书馆的新书,我要抓紧时间学习相关知识。

  据麦(上斜下土)镇综合文化站聂站长介绍,新干县文广新局与县广电网络公司合作,依托高速双向有线电视网络,通过有线电视机顶盒,搭建起新干县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全县7万多用户,不用增加一分钱,坐在家里,通过遥控器“资讯”键就能进入共享工程平台,随时浏览新干文化、共享资讯、为民服务、政务公开、商品信息等,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在新干县,许多老百姓身上多了两张卡,一是图书借阅一卡通,二是文化消费卡。无论城乡居民,持文化消费优惠卡在本县范围内购书、看电影及商业演出可享受八折优惠。而国家级非遗项目新干剪纸的传承人、新干县实验中学美术老师彭许平最开心的是,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将新干剪纸引进学校课堂,让他教出不下500名新干剪纸小传人。

  江西省文化厅厅长郜海镭表示,江西省文化厅将全面推广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基层、贴近基层的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和档次,形成服务的均等化、常态化、制度化和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