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能做手术?2000万元的“达芬奇”落户杭州
达芬奇肝癌切除主刀医生蔡秀军教授。
52岁谷先生已经出院回衢州老家了,出院时,他精神抖擞的样子,实在看不出来,三天前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肝癌手术。
为他“主刀”的医生很特别,是身价超过2000万元的机器人“达芬奇”。
这台“达芬奇”,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它有4条机器手臂,以及一套3D内镜监视系统。工作时,它“站”在手术台上,将腹底世界“直播”给远处操作台上的医生,并在医生的操控下,四手并用完成手术。
听上去特别像科幻大片。手术当天,钱江晚报记者跟随蔡秀军院长,走进机器人手术室,观摩了整场手术。现在,为大家开开脑洞,揭秘——
机器人做手术,现场究竟是咋样的?
医生在操作台上手脚并用
不到1小时做完手术
手术当天,“上岗”超过1周的“达芬奇”机器人,迎来自己的第4位患者谷先生。
12点30分,钱报记者进入手术室时,这个身高1米8的大家伙已经调试完毕。麻醉、消毒、定位打孔等手术准备,也一切就绪。
随后,蔡院长坐在操作台前,将双眼置于3D眼镜上。手术开始,只见他一边用拇指和食指灵活掌控操作杆,一边用双脚控制4个脚踏板。这些熟练的动作,都通过传感器,传输给手术台上的“达芬奇”机器人。
接着,两三米外的“达芬奇”动了起来,将4只“手臂”伸入患者腹腔。其中3只手臂负责握住手术器械进行手术,另外1只自带光源,把放大20倍的3D画面“直播”给操作台。
蔡院长实时指挥“达芬奇”,用手术刀、剪刀、镊子,以及缝线所需的持针器,完成切割、电烧、打结等动作。
不到1小时,手术就做完了。
“达芬奇”的3个优势
视角广、防震颤、更微创
手术结束,钱报记者坐到操作台前,观看时忍不住感叹“太清晰了”。
操作台就像是个电影放映室,从3D眼镜里望进去,仿佛置身“模拟腹腔”中。肝、肾等器官,都被放大了20倍。
作为微创外科的资深专家,蔡秀军院长说,“达芬奇”机器人具有3个明显优势——
一是视野广,机器镜突破了人眼的局限,从此能“钻进”人体内部做手术;
二是防震颤,在原来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能360度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并避免抖动。
三是更微创,无需开腹,创口仅在1cm左右,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也能明显提高。
“比如谷先生的肝脏肿瘤,长在肝后叶上端。传统腹腔镜做手术,这个位置不太够得着。
而‘达芬奇’的手臂更灵活,可以自由‘转弯’,精确定位、切割肿瘤。”蔡院长解释。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郑琪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