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古脊椎所等3所将联合开展泥河湾史前遗址研究

21.12.2014  12:4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日下午在石家庄举行了泥河湾地区史前遗址考古研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3家单位将联合开展多项泥河湾遗址群的科研工作。

  “泥河湾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遗址群,要做好研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准备。”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周忠和说,泥河湾遗址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是人类早期衍化以及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圣地”,同时也是研究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哺乳学乃至古环境学的难得的遗址群。几十年来,泥河湾吸引了大批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等前往考察、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研究潜力依然巨大。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李耀光介绍,合作协议签署后,三所将在遗址群调查、发掘、研究,出版科研成果,培养人才,举办国内国际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建设泥河湾中心等方面展开合作。

  “三所的合作将为进一步明晰泥河湾盆地史前文化的内涵、挖掘其巨大的文化价值提供强大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认为,加入泥河湾考古研究,也将弥补该所在考古学研究链条上缺失的最古老的一环。

  泥河湾遗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区域内,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及自近200万年至一万年左右的古人遗存闻名于世。目前,在该盆地已发现考古遗址156处,其中逾百万年的遗址近40处。这些遗存年代久远,分布密集,遗物丰富,在中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被誉为“东方的奥杜威峡谷”、“东方人类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