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正式启用审计整改管理系统

09.09.2015  10:35

近日,浙江省厅开发建设的省市县三级同步“1拖N”的审计整改管理系统正式在省本级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省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也是继我厅出台审计整改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后,又一项审计整改重要举措。

该系统作为OA审计管理系统的子模块,与审计管理系统实现交互融合。并针对审计机关负责人、业务处室、审计组、整改督查专职机构(人员)等不同职责权限,设计审计整改挂号、销号、审批、查询汇总、实地督查等模块和功能,涵盖审计整改业务全过程。同时,为有效整合全省审计整改资源,该系统采用“1拖N”模式,在全省审计机关统一部署,现实全省审计整改信息互联互通。目前该系统地方试点工作已逐步推进,将在试点完善的基础上尽快向全省部署。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业务需求紧密结合实际。我厅自2012年审计整改专职化以来,相继出台了审计整改实施办法及细则。该整改系统设计遵循办法细则规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业务需求及建设目标,提出建设全省一体化、业务一站化的审计整改管理平台。通过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控制关键节点人员权限,现实审计整改内部流程优化整合,同时也为审计整改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创新优化挂销号操作。针对各类审计结果文书整改要求的不同,该系统设计了一般审计项目、全省综合项目、行业综合项目、审计工作报告、领导批办事项等五类文种的整改挂销号方式及程序。对于综合类文书反映的汇总问题,将实行挂号分解链接方式,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子事项后,分别链接到对应一般审计项目的挂号事项,若子事项涉及地方审计机关,则通过该系统平台将挂号事项下发地方审计机关,并要求限时督促整改执行。

三是提供整改事项动态监管。系统对大量挂销号数据进行程序分析后,对于未整改到位事项,依程序设定进行预警,提醒责任人员及时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以及将反馈信息在系统中填报。审计机关领导,业务处、督查处人员,按照职责权限,可查阅审计项目整改情况,动态掌握项目整改进度,为跟踪问题整改创造条件, 也是为全面加强问题监管,督促问题及时落实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系统功能模块支撑个性化需求。考虑到系统全省部署使用,各地审计机关业务需求存在个性化,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尽可能让各项功能模块化,业务功能由不同模块进行组合调试,实行软性组装。除功能模块可调整外,系统对整改流程、人员权限等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满足各地业务需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