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学合唱团放歌国家大剧院

03.02.2015  12:25

  大学合唱社团能不能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浙江音乐学院(筹)的八秒合唱团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1月底,八秒合唱团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天风地歌”音乐会上,为京城观众带去了完美的视听盛宴,这是八秒合唱团第二次亮相国家大剧院,第一次是在半年前,八秒合唱团也由此成为第一个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校园合唱社团。

  八秒合唱团由著名指挥家阎宝林教授于2009年创建,下辖混声团、女声团、男声团和室内团,现在合唱团成员主要由浙江音乐学院在校学生组成。八秒合唱团诞生仅3年就摘得了金钟大奖、世界合唱冠军的桂冠,造就了我国合唱领域的文化大事件。“演唱的多样性,风格的多维性,表现文化的多元性,国内具有的引领性。”是业内人士对八秒合唱团的高度评价。

  八秒合唱团不论去哪里演出,总有人说这是一个“拥有魔力之团”,阎宝林正是生产魔力的那个魔术师。小到七八岁的童声团,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年队,经他调教后的合唱团都会脱胎换骨,仿佛被赋予神奇的魔力。阎宝林,是八秒合唱团的灵魂人物。

  在杭师大玉皇山校区音乐学院的小剧场里,舞台上,姑娘们互搭着肩膀模仿着火车前行,小伙子们用音效模仿着汽笛声响,曼妙的歌声让人仿佛看到蒸汽时代的火车喷出那一道腾入天空的雾缦,这是八秒合唱团的成名作《我是一列火车》。舞台下,在音乐教育路上走过近30载的阎宝林介绍说:“我们试验过多次,合唱团集合,从8开始倒计时,效果最好,心理接受度也最高。”所以,合唱团取名“八秒”。

  阎宝林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倒计时一结束,训练场的大门便会毫不留情地关上,哪怕迟到一秒也不让进。习惯逐渐成为团规,进而铸成讲究时效的“八秒精神”,即使是104人的庞大合唱团队也能在八秒时间内像变魔术一样变化队形。

  与国内大多数合唱团的“长城式”站位不同,八秒合唱团利用队形变换等方式打造出合乎歌曲特色的多重表演,《赶摆路上》《田野对歌》《月亮今晚要出嫁》《纳木错》《快乐农夫》等合唱设计都是阎宝林一点一点琢磨、不断完善排演出来的,但阎宝林却说:“这些只能是锦上添花,八秒不靠这些,关键还是看唱功。

  “我是一个音乐人,也是一个教育人。”阎宝林一直奋斗在音乐教育第一线,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的音乐学院访学期间,阎宝林每天只睡5个小时,一有空就四处了解当地的音乐教育现状。

  在调研中,阎宝林发现很多美国人拿到歌谱开口就能唱,就像拿到一份报纸马上就能念一样,甚至街头流浪汉的识谱能力都很强,“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忽视了读谱能力的培养,即使不少考进音乐学院的学生,读谱能力还是很弱。”这让阎宝林陷入了思考,我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的读谱能力。

  回国的时候,阎宝林没买别的,带回了120多首合唱作品和美国一流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这是取经,他相信这些在以后的音乐教育中会派上用场。

  作为著名指挥的阎宝林自己常提笔创作,他的《畲族情歌》就在世界合唱大会成功上演过,“我的潜意识里,从学指挥的第一天开始,就深刻认识到指挥与作曲是不分家的。直至今日,一有空我就想写合唱,因为我太知道指挥想要什么样的作品了。

  在阎宝林的教学生涯里,一直努力让音乐这一束光更多地照到别人身上。他坚持一个信念:“合唱并非演唱几首新锐之作就时尚,也并非能唱新潮之作就算先进,要走在世界合唱的前列,贵在前瞻理念和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如今,阎宝林的学生在各类大赛、教学中已崭露头角。

  “我希望浙江音乐学院今后能与其他音乐学院错位发展,比如,设立合唱指挥、音乐心理学、音乐医疗学等特色专业。”阎宝林憧憬着——音乐那一束光,能照射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