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3.05.2016  11:06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2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22日举行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大会上,陈吉宁表示,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组成。我国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体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约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其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陈吉宁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快编制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优化保护区空间布局;严格监督管理和执法,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把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自然资产产权、自然资产负债表等改革工作与自然保护区事业相结合,同时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纳入红线;实施重大保护工程,提升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大社区扶持力度,推动各级政府优先安排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公共监督员制度等。
  会上,环保部与中科院还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为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家底,支持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行动,自2008年起,我国每年对名录进行更新,为全球各界人士免费提供中国动物、植物和菌物等生物类群的分类学信息。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于1994年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将生物多样性纳入主流:维护人民及其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