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明星》节目组真是操碎了心
11月30日浙江卫视播出的《我不是明星》最后一季总决赛夺得了全国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这档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做了整整七季,至今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这样一档不靠大制作也不拼大咖的室内综艺能收获如今的成绩,对于节目组自身来说都算是个“意外”,制片人吴彤坦言:“做第一季的时候都没想过会做第二季。”在节目中,节目组不但帮助明星子女们展示自己,还会通过适当的设计让明星和子女们互相敞开心扉化解矛盾,俨然成为了明星家庭关系的“修补师”。
2013年8月,《我不是明星》第一季正式开播,在收视偏弱的周一档首期收视就顺利破1,“明星子女不拼爹”的概念获得了观众认可。于是原本一季十二期的节目被拉长到十五期,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季,直到如今的第七季。节目录制的辛苦自不必说,最让人崩溃的是找选手,有时候辛辛苦苦敲定了一个选手,结果临时又说来不了。节目编导曹毅立透露,最赶的时候,临时更换一名选手甚至只用了两天,“那个时候就是满世界地找,无论如何总要录下去。”
在一般人看来,明星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因而不会有多少家庭烦恼。但其实由于常年在外工作,明星家庭之间的纽带有时候会比其他家庭更薄弱,《我不是明星》录制过程中就碰到了不少这样的明星家庭,节目组在此时就担当起了家庭关系“修补师”的角色。吴彤透露,最令他为难的就是处理那些不太融洽的亲子关系:“有时候有些明星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存在裂痕,我们就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做大量的设计来弥补。”比如,邀请明星父母悄悄来到舞台上,在子女不知情的情况下倾听子女们袒露心声,说出一些平时单独相处时不可能说出口的话。这种“迂回战”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但操作起来也比常规节目单纯沟通要多做大量准备。
典型例子就是演员王志飞因为不满儿子王也“一意孤行”要唱歌的决定,曾经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愤而离场。之后节目组通过各种努力联络到了王志飞的朋友家人,甚至请到了吴秀波、杨丽萍等大咖好友来到现场为双方的沟通做努力,最终让父子俩重归于好。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看到的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亲子互动,而在背后则是节目组默默努力付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钱卓君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