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医用残余废料加工成“黑心棉被” 临平一家涉嫌地下棉被加工窝点被取缔
天气转凉,每家每户都会添置一些御寒的用品,比如说棉被。此时,有些“黑心棉”制假者也开始蠢蠢欲动。上周,余杭区市场监管局临平市场(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接到居民举报,说是看到一辆装着废旧服装的车子正在卸货,而这些残余废料都将被加工成棉被,卖给附近几个工地的工友。当天,该市场所的执法人员就取缔了这家涉嫌地下棉被加工窝点,并查获了1250条“黑心棉被”。
服装残料碾碎后加工成“黑心棉被”
在临平东湖街道塘湾社区里,有一家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的小型工厂,正在做棉被加工工序,和其他棉被制作厂商不同的是,其中的操作过程基本都是隐秘进行,包括原料采购运输等环节。
直到12月1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临平市场(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接到一个举报电话,称看到一辆装着废旧服装的车子正在卸货,而这些残余废料,都将被加工成“黑心棉被”。执法人员突击检查现场,发现加工厂门口停着一辆车,里面还余留着部分服装、医用布料的残余碎片,而加工厂里面的两台梳理机,正在进行棉被加工操作。
屋子的一个角落里堆放着许多棉被,有的已经装好了被套,外面也套好了塑料包装袋,袋子表面印着“精制棉胎,保暖佳品,行家选择”等字样。
“当时查获了1250条黑心棉被,还有一些‘喷胶棉’‘云丝’等加工原料。”据当时一位执法工作人员回忆:“原材料主要是服装残料,也有少部分医用布料,都被加工做成了棉胎,屋子里还查出一些新的四件套,估计是和棉被一同卖的。这些东西,现在都被封存了,这家涉嫌地下棉被加工的窝点也被依法取缔了。”
每床棉被35元至60元不等 多数流入夜市
据了解,该加工厂在取缔前由一对姓杨的夫妇经营。老杨说,其实他和妻子只是这个加工厂的工人,原先的老板姓吴,是贵州人,因为棉被加工厂生意不好,也发不出工资,后来就把加工厂半卖半送地转给了他们夫妇。
根据老杨的说法,他和妻子从今年9月15日开始接手棉被加工经营,被子做了很多,不过卖得并不好。很多棉被都是拿到一些夜市、城郊接合部去卖,价格很便宜,一床被子卖35元到65元不等,买的人,基本上是附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都是小范围现金交易,临平市场所的执法人员也没有找到账本,所以具体卖了多少数量也无从查证,老杨说,这几个月以来只卖了8床。
“这批黑心棉被保暖性远不如纯棉制品,掺入的原料质地也很复杂,没有经过任何消毒,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我们之前也没发现过类似窝点,当然一经发现,会立即查处。”该执法人员提醒道:“消费者们一定要谨慎,尽量去正规、大型超市购买棉胎。”
TIPS:
如何识别黑心棉被?
首先是眼观,一般来说,黑心棉看上去不那么光滑,有些毛毛糙糙的感觉;第二,手感,正常的棉花手感较柔软,有一定弹性,而“黑心棉”看上去有杂质,手感粗糙;第三是撕扯,通过撕扯,消费者可以感受一下棉花的强度怎样,一般而言,黑心棉没有强力,一撕就断。第四,黑心棉在加工时要经过漂白程序,细闻会有淡淡的酸味。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史杭芝 通讯员 厉松良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