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成绩”出炉
“驾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广获市民点赞
外国人眼中的杭州和杭州人都越来越美了
过去一年,杭州市民的公共文明状况如何?哪些方面提升得最明显?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近日,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社科院发布2016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综合指数在较高水平上持续增长,达到84.63,同比上升0.57,不文明现象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201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及市民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观测工作,用数据反映公共文明程度,之后每年一次。调查形式以入户调查和现场观测为主,辅以个案访谈、座谈、专家咨询等。
2016年度的调查范围是16-69岁的杭州市民(包括城区市民、城郊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及在杭居住生活半年以上的外籍人士,主要围绕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益服务、网络文明和国际礼仪文明这7项指标展开。共现场观测135个点,涵盖九城区市民出入较频繁的各类公共场所。
驾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市民自律意识显著增强
问卷调查设主评、客评和外籍人士评价三部分。顾名思义,主评就是指对自己公共行为文明程度的评价,而客评则是指对周边他人的评价。
纵观三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7项指标的客评指数全部呈上升趋势,其中公共交往、公共秩序、公共观赏、国际礼仪文明、网络文明等综合指数一直居前,公益服务、公共卫生指数虽然靠后,但上升幅度显著。
同时,每年的主客评指数差都在减小。这说明,杭州市民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他人在公共场域的行为文明表现更趋理解和包容。
2014年,杭州按不文明现象发生率由低到高列出了杭州市民“十大文明行为”,2015年列出了“发生率低的11种不文明行为”。从2016年的现场观测结果看,“在禁烟场所抽烟”、“随地吐痰、便溺”等不文明现象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乘坐公交或地铁时有序排队上下车”、“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陌生人问讯时有礼貌回应”等越来越内化成杭州市民的“本能”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从主评角度还是客评角度,驾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都获得了很多点赞。数据显示,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发生率从2014年的2.05%降到了2016年的1.18%。据悉,不礼让现象主要集中在私家车,许多市民和外来游客都指出,杭州的公交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十分好,汽车礼让行人的正能量,给了他们深刻印象。
自觉维护国家及杭州的形象与声誉
市民国际礼仪文明素养提升
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很多外籍人士纷纷表示:“杭州城市越来越美了”、“杭州人也越来越美了”、“我越来越喜欢杭州了”。从2014年到2016年,外籍人士评价综合指数由72.26上升到84.79,这不仅意味着在杭居住的外籍人士与杭州本地居民的交流互动和理解互信增强了,也体现出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市民国际化意识的显著提升。
G20峰会的召开加快了杭州的国际化进程,市民在国际礼仪素养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调查显示,杭州市民尤其注重维护国家及杭州的形象与声誉、愿意积极主动为外籍人士提供帮助、注重国际礼仪、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禁忌。
对于实施世界名城战略,市民也有很高的认同感。大多数受访市民表示,建设世界名城可在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个人文明素质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提高获得感。同时他们也认为,每个市民都应该主动融入到这项建设中,特别是在增强跨文化融合能力、提高外语交流能力、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个人文明素养等方面下苦功。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葛玲燕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