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创新何处去 省成校创新联盟改革创新论坛举行

19.03.2015  16:31
              为了改变目前成人教育资源不足、效率不高、老百姓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探索新的途径、新的模式,继去年省成校创新联盟正式成立以来,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近日举办了第一届改革创新论坛,十多位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校长交流经验、各抒己见,贡献智慧。
            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汪国新首先厘清了成教领域的一些问题。他说:“成人教育更接近真正的教育,今天的成人学校应该转型,不能只停留在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上。”那么,什么是成人教育呢?他解释道:“成人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成年人真正成为人,一个能够获得幸福的人。”汪国新提出:“学习不是单向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资源的奉献者”。
              德清经济开发区成校校长汪银仙介绍了该校的“金牌”课堂,包括“金牌讲师”“金牌学员”“金牌课程”“金牌服务”四个特色,多年来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激发了企业参与培训的热情,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成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场地有限,原先的定位就是搞培训,但民众到课率不高,我感觉不可持续。”宁海县力洋成校校长王可红坦言,“只有靠自己动脑筋创新。”为此,该校于2009年成立了缝纫产业联促会,使农村留守妇女挣到了钱,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有的加工点从原来的三五个人发展到一两百人,产值达几千万元,形成了规模。”王可红说。
            有好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能绽放精彩。“培训项目化——项目研究化——研究项目化”是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成校校长吴戏贤的理论与实践循环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下,澥浦成校开发了草莓种植营销网络、“海田阿姨”家政服务和“海田阿叔”职业农民等特色品牌,农民培训课程更趋标准化、规范化。
            温岭市新河成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轻罪人员的矫正教育上,“过去的服刑改造内容单调,劳动教育没有基地,服刑人员在街上扫地捡垃圾,觉得丢脸,积极性不高。”校长陈岳松尝试着改变模式,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该校引进专家讲解心理健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法律常识,带领学员到农培基地帮忙,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同时也维护了学员的自尊。
            嘉兴市南湖区大桥成校还提出了“成校能否民办”的课题。该校除了运行各类常规的技能培训和扫盲工作,还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如将葡萄种植引入南湖区当地,到当地去收购职校的经营权。“既然人家愿意购买我的服务,为什么不能在公益性的办学之外,考虑创新乡镇城校办学模式呢?”校长杨明现场向专家咨询了相关问题。
            “成人学校的校长真有创造力,点子很好,模式很好。”省职成教教研室主任程江平鼓励大家以需求为驱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省教科院副院长朱永祥感动于校长们的职业精神,他说:“成校要单纯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是非常轻松的,也就是几个扫盲量,几个双证制,我们办学需要规范,但更多还需创新。项目怎么设计,怎么开展,怎么落地,需要的是思想、视野、魄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