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多举措探索建立合用场所长效管理机制

11.06.2015  13:13

  “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简称合用场所)往往屡经治理、多有反复,为巩固成效,防止反弹,慈溪市探索多举措建立健全合用场所消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监管人员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防止回潮反弹。

  一是研究制定行业改造提升方案。相继出台了《慈溪市小餐饮业改造提升方案》、《慈溪市小服装鞋帽轻纺行业改造提升方案》和《慈溪市沿街(路)小商铺和各类市场改造提升方案》,进一步明确相关合用场所改造提升工作的具体标准和目标要求,注重运用政策、经济杠杆,倒逼“低小散”产业规范提升。其中,小服装鞋帽轻纺行业主要是从消防安全整治达标、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产出绩效达标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小餐饮业改造提升出台了 “1+4”标准,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环保治理和燃气安全等4方面划下“硬杠杠”;对沿街(路)小商铺主要从规范化和安全化两方面进行规范提升,对各类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制定了消防安全整治指导标准,并因地制宜分别制定了改造提升指导标准。

  二是建立常态化动态监管机制。为巩固合用场所整治成果,探索建立责任明确、监管有序、可防可控的合用场所动态化监管体系,严防合用场所反弹,杜绝新增,全面规范提升“低小散”行业。成立市、镇两级合用场所常态化动态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或专业管理办公室,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并明确相关部门、联村领导、联村干部、网格员等的动态监管职责。强化日常巡查和监管,建立定人、定时、定量的工作机制,依托“乡镇监管网格化信息系统”,借助 “村(社区)务通”手机app软件,实现信息化监管,做到区域全覆盖、监管无漏洞。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合用场所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案例对生产经营者进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火灾逃生自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合用场所隐患的整改。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整治工作,实现从政府整治到全民整治的转变。积极推动建立镇级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业主、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学生等公共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疏散、逃生演练,形成覆盖市镇村的专业救援和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援体系。

  四是加强乡镇消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镇(街道)消防安全工作机制,加强镇(街道)消防安全工作站、政府专职消防队、村(居)志愿消防队、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管室等消防组织建设。目前我市已建立专职消防队16支,配备专职消防队员223名。要充分发挥专职消防队的力量,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为主力、专职消防队伍为骨干、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灭火救援体系。通过实行“站队合一”、“防消联勤”等模式,建立覆盖全面的城乡火灾防控体系和灭火救援快速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