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不一样的非遗味道
最近,一项和孩子有关的活动,火爆了朋友圈,那就是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心主办、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最萌非遗好声音”讲故事比赛。用“最萌”的声音,讲述非遗好故事,孩子们将时尚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经典文化相融合,用自己的努力,点缀了非遗的舞台。
12月17日晚,5名晚报小记者走进了“最萌非遗好声音”讲故事比赛第二场复赛的现场,感受不一样的非遗味道。
非遗故事,我们来演绎
N小记者 李乐仪 何欣悦
作为晚报小记者,我们走进了“最萌非遗好声音”的活动现场。为了这次采访,我们早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了什么是非遗,什么是嘉兴的非遗。
爸爸妈妈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而存在,这种文化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让文化得以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哦,怪不得要举办“最萌非遗好声音”的活动,原来主办方是希望通过小朋友的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最萌非遗好声音”,这真是一场非同一般的比赛。小选手们个个准备得很充分,讲的故事个个生动,让在场的观众们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曾听说的嘉兴的非遗故事。在比赛现场不时可以听到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请问,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活动呢?”我们好奇地采访了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604班的杨颖,她告诉我们,“我想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女孩。这次比赛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更加自信。”海宁河山镇中心学校班的姚佳妍也参加了这次比赛,她觉得自己通过活动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了以前不熟悉的历史文化。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603班的李飞扬同学更有不一样的体会——参加这次比赛既能锻炼自己,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
每位小选手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讲述了嘉兴的非遗,这种形式让大家更容易记住我们身边的非遗。嗯,别看我们小,我们也可以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作出我们的贡献。
非遗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N小记者 柏涵炫 卢豫杭 钱航
到底什么是非遗?这样的比赛能带给大家怎样的感悟?我们带着疑惑,采访了几个参赛选手的家长。被采访的家长们的心声各不相同,有的家长说自己很了解非遗,有的家长说自己对非遗不了解;还有的家长说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锻炼胆量,了解非遗文化,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视野……
来自海宁的一位妈妈告诉我们,她的孩子是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学基地——海宁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参赛的故事是《思情山歌》。海宁的“思情山歌”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曾是海宁袁花镇夹山村年轻女子最流行的小调。她希望她的孩子作为非遗文化保护基地的小主人,能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一非物质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她还告诉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山歌是用方言唱的,孩子从小讲普通话,不会方言,学习时有点困难,但她还是很认真地克服了。
看着台上小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台下的评委老师们听得可认真了,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庆华姐姐也是这次比赛的评委之一哦,我们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庆华姐姐耐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告诉我们,台上的小选手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非遗文化转化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非遗故事,并在台上大方得体地进行展示,他们真是勇敢的非遗小使者。
王晓初阿姨是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副主任,她对嘉兴非遗有着很深的感情,她告诉我们,非遗文化是通过无数人的代代相传而得以传承,嘉兴的非遗工作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非遗工作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希望能将“非遗风”吹进校园,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小朋友心中扎根发芽。
此次“最萌非遗好声音”活动,让我们对非遗从一无所知到渐渐了解,原来真正的文化传奇就藏匿在民间的朴实技艺里,或许它们并不太过耀眼,但精髓永远不浮于表面。非遗文化是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这样的文化技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热爱,我们应该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