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出台 可公开收费、将托管服务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都市快报(记者 胡鸿 姜晓蓉 通讯员 方柔嘉)
昨天,浙江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公布全省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学后托管坚持公益服务与成本分担相结合的原则,相应费用由学生家庭负担;托管服务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校外培训机构一律不得参与校内托管服务等。
2019年,全省有托管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都要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工作。
杭州探索“1+X”新模式
杭州的学后托管服务入围杭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在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答记者问时,提到学后托管服务模式正在升级。
今年9月,杭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学后托管”工作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杭州主城区218所小学(校区)开展托管服务,21000名小学生参加,约占相应年级学生总数的15%,其中比例最高的学校接近70%。
马里松说:“目前杭州正在升级学后托管服务模式,探索‘1+X’新模式。今年杭州主要围绕学后托管能不能铺开,能不能有效解决这些真正有需求的家庭孩子放学后的看护问题来展开工作。目前这个目标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但是,这些孩子留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怎么用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且又不会加重课业负担,这是杭州下一步要探索的问题。
“‘1+X’托管服务模式中的‘1’是指学校保证提供基本看护服务,在这个前提下,丰富服务形式和内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X’,即在服务内容中增加体育、艺术、科技方面兴趣特长类的活动和课程,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
“服务模式升级,工作成本也必然增加,杭州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四部门刚刚出台的政策,结合杭州的实践积累,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兼顾各方利益、成本各方分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
马里松说,推行“1+X”模式,在服务内容中增加体育、艺术、科技方面兴趣特长类的活动和课程,根据省里的文件,学校不能引入培训机构,鼓励校内老师开一些专业的特色课程,也可以尝试引入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以及一些有特长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开设特色课程。
“1+X”模式,杭州也有一些学校已经在做了,比如滨江区的东冠小学。在东冠小学,老师们自愿报名参加课后服务管理,学校根据报名学生数开设了8个班,参与学生数为200多人,参与管理的老师根据自己学科、特长、管理班级年级等特点开设阅读、版画、歌唱、健美操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