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大江东,恰逢风正劲 ——以创新为引领,大江东实现持续跨越
大江东独特的战略性区位优势,决定了它天然具有非凡气质。每一天,照临杭州的第一缕阳光在这里洒下,赋予了大江东登高怀远的视野;头枕钱塘江畔,波澜壮阔,江潮澎湃,是刻在大江东骨子里的大气和激越。
传奇从十二年前的滩涂之地开始,“以创新为驱动”始终是大江东不断实现创新跨越的原发动力,这一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理念,在大江东前进的每个脚印里都有所体现。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角逐“工业4.0”的决心,提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大江东“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战略被纳入第一个“三步走”的战略范畴。已具备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的大江东,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度融合,势必带来制造业创造性的革新,“大江东制造”作为“浙江制造”的典型代表,将开启“浙江创造”的美丽嬗变,到2030年,力争实现“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再造一个杭州新城”的目标,大江东将成为工业4.0时代杭州乃至中国制造“创新”发展的符号。
2015年,大江东GDP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6%,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5.5%,财政总收入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在全杭州市第一。胸有大格局,科学统筹谋新篇
2014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进行体制调整,将原“三城一区”整合为“一个平台、一个主体”,全面盘活了机制的潜在活力,大江东开始行使市一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告别了江东、临江、前进三个功能区各自为政的局面。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大江东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规划在功能定位、规模容量、空间布局、交通衔接、产业整合、生态保护等方面与发展现状明显脱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置身长三角、杭州湾发展全局,大江东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全面审视自我,寻求新的价值坐标,启动新一轮的规划迫在眉睫。
大江东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的原则,以“多规合一”的理念开展顶层规划设计,加强对大江东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提升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大江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规划的编制和论证。
“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全新的战略定位由此生成。大江东人将高度的智慧凝结于新的战略规划之中,巧妙统筹近期与远景的定位,其自信稳重、步步为营的姿态由此得见。而“‘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再造一个杭州新城’,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人口集聚达到80万左右”的豪情愿景也通过规划而为世人所知。
以战略规划为基础指导,大江东深化完善战略规划成果,编制完成了总体框架为“一城三园、一心三带”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分区规划》,“一城”指苏绍高速以西的高品质城区,“三园”指苏绍高速以东的高端制造园、战略新兴园、循环产业园。“一心”指城区内的综合服务中心,“三带”指江东大道以北的区域创新带、江东大道以南的城市服务带和以南沙大堤、沿江湿地为依托的生态网络带。结合此规划成果,最终形成了“一环连多片,两轴串五心,水脉绿生活”的大江东城市核心区规划布局,将崛起大江东的文体中心和会展中心。
江东大道横贯整个大江东新城东西,其起点区域河庄,未来将建起大江东的“桥头堡”,对城市的门户作用不亚于上海浦东陆家嘴,承载着杭州城市东扩发展的战略重任。河庄桥头堡地区的规划工作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2015年8月,杭州市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美国Assem-bledge+(商应建筑)事务所等5个设计团队历经两个月,河庄桥头堡地区的科学规划构想最终出炉:“一心两轴领三区”,彰显桥头堡区域宜居、休闲、度假、运动等功能,该区域将建设江海湿地公园,未来,这里既是大江东的产业经济带,也是大江东良好生态的有力佐证。
大江东非常重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自实体化运作以来,从零起步,规划布局“2+1”特色小镇建设,即汽车小镇、巧客小镇及职教小镇,多方协调部门、街道和编制单位,最终形成了特色小镇创建方案。“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与大江东的战略定位相契合,而且也是大江东实现产城融合的需要。”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5年11月27日,巧客小镇和汽车小镇入选杭州市政府首批公布的32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大江东,成为唯一一个同时创建2个市级特色小镇的集聚区。2016年1月28日,浙江省发改委发布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共涉及10个地区51个小镇,大江东巧客小镇和汽车小镇入围。
巧客小镇、汽车小镇的吸引力,促使费列罗、东风裕隆、长安福特等世界级龙头进一步壮大同时,还将以此为集聚点,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水平。特色小镇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属性,必将加快大江东“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速度。
“十三五”的号角已然吹响,面对新的征程,大江东以“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为战略指引,提出“浙江高端发展制造新高地、区域创新发展新引领,城市功能建设新蓝海、新区社会治理新样板”四个新定位,产城融合、三生和谐、创新活力饱满的大江东正向这个目标全力迈进。创新风潮,实现持续跨越的源泉
大江东在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相继收获临江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两块金字招牌,成为杭州市乃至全省唯一的“三科叠加区”。
去年年初,大江东临江高新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时,国务院对其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寄予厚望:“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在大江东,创新是最灵动的因子,创新现象无处不在,改变着大江东的发展面貌。
作为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核之一,大江东是杭州市甚至是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代表。大江东“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愿景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三步走”的战略范畴后,大江东从“智造”出发,精心推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践行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家部署的十大产业规划一脉相承,形成了“7+X”实体经济产业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轨道装备产业园等7大实体经济园区,承载起“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型之重。
云集于此的龙头企业,自觉寻求创新路径,将常态化创新视为基业长青的法宝。2015年,集聚区内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专利授权量717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分别新增加9家、8家、30家,不断夯实创新实力。一大批“中国制造”的明星落户大江东,让“大江东”烙印的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走出这里,走向世界。
西子航空、西北工业大学浙江航空航天产业园等形成产业集群,擦亮了大江东航空航天产业的金字招牌;长安福特拥有福特全球投资项目中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生产自动化程度居于亚太车企中的领先水平;被称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的新松,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落户大江东后,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21%……
去年,麦格纳光能汽车饰件项目落户大江东,这个由世界500强企业麦格纳与中国西部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重庆光能合资设立的项目,计划引进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总投资10亿元,年产45万套汽车前端模块、保险杠、内外饰件,主要为长安福特等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成套产品和服务,将成长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化工厂。
2015年12月26日,格力电器杭州智能产业园正式奠基,这是格力电器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的首个生产基地,也是杭州当年引进的单体最大签约项目。这个总投资达100亿元的项目之所以选择落户大江东,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话说是“被杭州政府强烈的合作意识感动了,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富饶和文化”,从项目签约到正式奠基仅用了40多天,再次彰显了项目落地的“大江东速度”。未来,智能家电产业园将打造无人化、全智能的国际一流工业基地,从物流到成品,全部实现自动化,成为格力发展布局中的“世界级智能电器产业园”,大江东“中国制造”军团再添新力。
“大江东已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运输装备、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为主体的1+2+X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将逐渐成为浙江智能制造产业的主战场。”大江东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要素融合,促成制造业新一轮的腾飞。2015年以来,大江东通过出台《实施“一号工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扶持企业实施“两化融合”,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制订和完善一揽子政策,涉及智慧经济、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梧桐树人才计划、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多个方面,夯实“互联网+”时代大江东的创新链。
乘着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的东风,毗邻萧山国际机场和杭州保税物流中心,拥有传化公路港、普洛斯、UPS等物流明星,大江东扎实推进杭州市“一号工程”,着力打造临空经济产业园,发展智慧物流。基于这种目标,大江东在招商引资阶段便注重“链式集聚”效应,2015年,深国际华东智慧城的落户便是典型体现。
深国际华东智慧城将打造一个综合物流港,建立包括供应商管理服务基地、电商产业基地、城市配送中心、物联网创新中心、信息及供应链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一揽子创新智慧基地,预计成熟运营后年产值将达60亿元,这与大江东谋划“跨境电商”,打造临空经济产业园的战略相契合,也是大江东发展智慧物流的关键力量。
20万平方米的大江东智慧谷和12万平方米的临江科创智谷二期建设已经启动,该平台将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大江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有了良好的承接平台,对怀揣着互联网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形成新的吸引力。
如何打破渠道壁垒,使企业创新与科研资源有效衔接,激发二者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在大江东,这一难题有了新的破解渠道,不久前,大江东出台了《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推出科技“创新券”补助政策,免费向大江东企业和创业者派送科技“创新券”。
“创新券”用于大江东区域内企业利用创新载体的科技资源开展的检测检验和技术服务活动。企业通过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www.zjsti.gov.cn),便可以和科研载体就科研创新服务进行云端对话;使用创新券购买科技服务,可以抵消部分研发费用,减轻了企业创新负担,为中小企业使用前沿科技设备提供便利。这一做法推动了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促使众多企业在研发设计上不断改进,赋予新产品更强大的竞争力。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再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大江东人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大江东最大的红利,综合审批、人事改革、投融资机制创新等是大江东破解问题的有效手段与重要抓手,向机制体制“开刀”,创造政府服务效率的“大江东速度”,始终是大江东改革创新的重点。
自体制调整后,大江东通过“冻结事项”等方法,确定常用事项176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精简了近四成。一年多时间,大江东相继推出审批“容缺受理”制度、22项优化简化审批前置条件、零地技改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投资建设项目部门联合会审、审批中介机构提前介入、审批代办制等一揽子“改革”新政。
大江东,善于打破发展僵局,从创新中汲取能量,完善内在机制,正成为领跑“浙江创造”的前沿高地。精准发力集聚全面发展新动能
大江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级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创新为引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2016年3月18日,大江东召开有效投资暨实体经济大会,管委会负责人提出了“五大精准发力”,全面破解要素瓶颈,即在优化环境上发力、在转型升级上发力、在有效投资上发力、在激活存量资源上发力、在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上发力。
土地、资金和人才是影响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肩负“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历史使命,大江东从破解三大要素制约入手,为城市全面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完善工作为契机,完成规划调整,确保规划期内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盘活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城镇低效土地,用足用好省级产业集聚区50%切块计划指标。
夯实资金要素支撑。从争取财政调度款支持、专项转移支付、国债发行限额增加、成立产业基金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通过项目包装的方式,引入PPP等融资产品模式,投入江东三路、江东五路、临鸿东路等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功能设施布局,积极引入三产服务项目,增加土地附加值,最大限度挖潜土地出让收益。2015年已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目前已获得国开行一期贷款43.72亿元,二期贷款获批57亿元;已完成农发行28亿元贷款授信。
大江东将人才视为大项目发展的原动力,始终求贤若渴。建立了高校产学研联盟大江东中心,设立三个产业基金,并结合杭州市人才新政27条,出台提升发展十七条、人才政策二十条等创新政策,为引才、留才、用才奠定基础,助力大江东成为杭州市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洼地,2015年,大江东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钱江特聘学者各1名,入选市“115”计划5项。
中科院系统的机器人、汽车芯片、激光产业园等项目的研发平台及产业化平台先后落户大江东,中科院人才已成为大江东人才集聚的明星品牌。如今,大江东正计划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建设中科院杭州产业园,从而推动中科院研发技术的产业化,最大化发挥市场效能。
高端人才是智力资源的关键,技能型人才同样不可或缺,如此,一个成长中的工业新城才能得到多层面的智力支撑,保持持续向前发展的态势。
职教科技城(即职教小镇)是大江东为补全人才“短板”而谋划的新型职业教育综合体。大学与企业的共生共融,共建实验室、技术机构等,促使研发与制造有效衔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潮又起,恰逢风劲。且看大江东,勇立潮头,积蓄新一轮的发展能量,以下一个奇迹照耀着城市的东方。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