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的存款更安全?
别被高额贴息迷惑,别看到单子就签字
企业存款失踪,储户存款消失,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出现几起银行存款“失踪”事件。
对于普通储户而言,该如何防范风险,确保自己的存款安全呢?
原因存款安全事件主要有四种情况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存款“失踪”事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真假U盾结合偷转资金:
近日,石家庄女老板王丽发现自己的1080万元存款突然只剩下了124元。后来,她发现自己手持的U盾号码与存单上的U盾号码不一致。有相同遭遇的不止王女士一人,总涉案金额目前已达到千万。
银行的“内鬼”就是用其他U盾偷偷转走了储户们的钱。据报道,一名储户介绍,当时并不想办理U盾,而且营业员称办理U盾需要收取费用,她提出能否免费办理。银行客户经理带领她到另外一个窗口后,该窗口营业员为她免费办理了U盾。
以高额贴息作为诱饵:
许多丢失存款的储户就是听信了别人承诺的高额贴息。比如,去年的杭州联合银行一工作人员伙同他人诱骗储户资金案,“中介”就是向储户承诺了13%的年利率,并要求他们签订了一份承诺书,内容包括“不开通短信提醒”、“不开通网银权限”、“不通存通兑”、“不查询”、“不提前支取”,更可笑的一条是“不对在银行工作的亲人朋友提起”……稍有警惕的人肯定会觉得,这样奇怪的条款其中必然有诈,但在高息诱惑下,一些储户还是签了字。
社会人员利用银行系统漏洞作案:
以泸州老窑公司“丢失”1.5亿元银行存款一案为例,数名诈骗分子合谋伪造银行印章,编造假存款合作协议,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到公司上门开户,获取公司有关开户所需资料和印模,然后私刻假印章,伪造开户资料,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并使用假印鉴将存款全部从银行转出。
一些人混淆存款和理财产品、保险的区别,在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购买了其他产品,结果到最后发现存款不见了,变成了其他的产品。去年广东有两只私募基金在银行进行募资,承诺付给投资人6.5%至14%的年化收益,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事发后,涉事银行不承认产品是通过银行卖给客户的,而是银行员工私售行为,200多名投资者索赔无门。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刘伟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