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添色“最美常山”:励志于行 温暖人心
中新网衢州4月6日电(记者 李婷婷 实习生 吴伟丽 张煜欢)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拥有多少志愿者。
“廖一刀”廖慧忠 李婷婷 摄舍己救人的“最美爷爷”占祖亿、辛苦还债十五载“诚信奶奶”王雪园、用爱托起残疾女孩希望的“爱心拐杖队”……近年来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一个个鲜活的“常山好人”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落地开花,更多的人也在志愿服务中找到成就感、价值感。
截至目前,常山县共有志愿者集中注册登记人数79557人,约占整个衢州市的四分之一。
十余年的“好人常山”建设,早已将“好人精神”深入城市文化理念精髓。该县以点着手,通过一个个好人,一支支队伍,一批批群体,织线成网,铺开了一张志愿服务网络,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山特色的“最美”之路。
历史土壤孕育好人精神 “小巷雷锋”助力扶贫帮困
常山县自古先贤辈出、民风淳朴。在民间,流传着“江景房沉籍”、“常山四贤”等明善先贤的故事,积德行善、孝老爱亲的精神同样植根于老百姓的文化基因之中。
这种基因在常山延续了下来,如今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活动,“小巷雷锋”就是其中一支极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
“当时社区涌现了一群退休人员,他们大多数人有一技之长,经常帮社区的人维修水电,帮孤寡老人跑腿办事,提供一些简单的志愿服务。”常山县天马街道党工委委员郑怡向记者回忆说,是“一家有难,四邻伸出援手”的理念,带出了“小巷雷锋”的雏形。
2007年12月,这支名为“小巷雷锋”的志愿者队伍在常山县天马街道屏山社区成立。
常山“好人形象示范街” 李婷婷 摄好人帮帮团是“小巷雷锋”其中一支分队,以天马街道文峰社区十几位好人榜样为主体,成员将近50人,积极参与贫困帮扶。
“有一次,社区里一个居民生病了,好人帮帮团立即成立了捐款平台,鼓励大家捐款,最后共募集到18万元。”郑怡感慨,这种守望相助,是最让人感动的。
如今,“小巷雷锋”已组建10周年,旗下共有十几支团队,队伍人数也从400多人扩增至1万多人,参与单位发展到20多家,“小巷雷锋”工作站、“小巷雷锋”银发工作室等分站应运而生,参与领域扩大到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等方方面面。
微行动大公益 阳光义工同心携手温暖城市角落
1988年,廖慧忠在常山县开了一家理发店,入行剪头发,由于理发技艺精湛,被大家亲切称为“廖一刀”。但让他在常山“声名鹊起”的,却是源于一个小小的善举。
“当时老人的退休工资比较低,理发时常要和我讨价还价,后来我干脆说,重阳节那天免费为你们理发。”一诺值千金,当年重阳节,廖慧忠一天内就为六七十个老人免费理了发。
一句诺言,成了老廖延续多年的习惯。2009年,廖慧忠加入阳光义工队,以一身理发技艺与一腔热血,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2016年3月,他被选为阳光义工队队长。
在奉献爱心的公益路上,廖慧忠与伙伴们越走越起劲。去年4月,阳光义工队注册成为阳光志愿者协会,截至目前志愿者注册者有300多人,并下设敬老分会、助学分会、导医分会等多个分会。
“比如说敬老分会,我们有阳光夕阳行活动。志愿者会进村入户,关爱空巢老人。”该如何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廖慧忠介绍,在服务前,志愿者会先摸底老人状况,并针对具体情况分组,比如理发组、医疗组、家电维修组等,到目前共走了9个村。
下一步,阳光志愿者协会计划在常山成立一个平台,专门帮助突发疾病的人。
谈及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看法,廖慧忠眼角上扬,微微一笑,眼神充满真诚:“我觉得总有人要多做一点,付出了就会收获开心。”
“最美”基因代代延续 好人精神深植城市理念
除了“小巷雷锋”、阳光志愿者协会,常山还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忙碌服务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这些平凡的“常山好人”渐成规模,成为常山“最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社会也在不断鼓励倡导“好人”典型的出现。据了解,常山已连续10届开展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不断推出群众认可的“草根英雄”,培育建立了规模达1000多人的常山好人库,形成较为完善的评选机制。
从为救素不相识的溺水儿童献出生命的“最美爷爷”占祖亿老人,到千名“盖章按戳”认定的常山好人……值得一提的是,常山还在城区中心地段推出“好人形象示范街”,以灯箱广告形式展出身边好人的形象与事迹,使“民星”成为“明星”。
截至目前,常山县共有志愿者集中注册登记人数79557人。在众多志愿活动中,不仅是青年志愿者的身影,还有小孩、老年人们,当地志愿服务的队伍逐渐从青年人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转变,活动时间也逐步由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
如今,走在常山的各个地方,都能时不时看见头戴徐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或是参与环保净滩活动,或在福利院陪伴老人,或义务为他人维修家电,满满的爱心让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到浓浓的暖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