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徽州古法木榨油工艺:千锤万击 铁木“生香”

26.12.2017  12:05

  “叮!”伴随着榨油师傅的劳动号子和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悬吊着的铁锤重重撞击在一台木榨机的楔片上,余音还在回荡,木榨机内的600余斤油菜籽麸饼已经开始渗出金灿灿的菜籽油,扑鼻的醇香渐渐散开……这是近日记者在安徽省休宁县的舌尖徽州木榨油坊看到的情景。   休宁隶属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   徽州古法木榨油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曾提到压榨取油的方法。该油坊负责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榨油技艺传承人余海说,相较于现代榨油,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原香和营养。   记者看到,热气腾腾的炉灶正对炒熟碾碎的原料加热,旁边的师傅们忙着把蒸熟的油籽麸压实成饼状,待累积到三十余张麸饼时,师傅们将其运到木榨机旁,将其一块块整齐地装进榨槽内。   余海告诉记者,木榨榨油的原理,就是装好麸饼后,在其一侧塞进紧实厚重的梃木,然后用吊着的铁撞锤重击木楔片。随着楔片被打入榨槽,梃木便次第向前“行走”进而挤压前面的麸饼,麸饼受压出油,便从槽底沥出。正因为这种楔片在榨油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榨油方式也被称为楔式木榨。   余海的油坊有四台榨机,机前各有一个悬挂的撞锤,有铁制的、石制的两种。今年47岁、从事木榨油20年的榨油师傅范守国说,铁锤重200余公斤,来回撞击,一天要撞击1000多锤。撑锤并非单靠蛮力,而是在掌握撞锤摆动的惯性之后,施以巧劲。“没有两三年学习,很难上锤。”   四台榨机硕大厚实,长期被油滋润,色泽棕亮。每台榨机在“机头”处均标注了其“生辰”。年数最长一台是1920年置。余海说,每台榨机约长6米,重达千斤,由树龄千年的香椿木或枫木制造。这些“稀罕物”都是从过去的木榨油坊里收购而来,花生、芝麻、油菜籽、山茶籽等油料,均可以通过这些榨机挤榨取油。   余海表示,古法木榨油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出油率低,仅为30%左右,劳动强度又极高,使得这门古法技艺传承有相当难度。但他还是希望留住这门古老的技艺,在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这或许是对先辈智慧的最好传承。


安徽立法保护徽州古建筑 守住徽文化“筋骨肉”
记者21日从安徽省黄山市官方获悉:为使徽州古建筑保文化厅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