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草根”力量助推文化礼堂长效发展

03.03.2015  11:51

  今年以来,德清努力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新路径,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掘“草根”力量,全力激发民间团队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的热情,积极发挥他们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全县48家文化礼堂累计开展村落文化节、送戏下乡、文化走亲、双百双巡、礼仪传习、理论宣讲、乡风民俗等活动350余场。

  完善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培养使用机制

  一是出台《德清县文化礼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管理建设队伍快速成长。建立常态督查通报机制,通过定期督查、季度通报、年末考核评优等方式,促进全县文化礼堂管理运行常态化开展。建立群众参与评价机制,每村每年的文化礼堂工作计划应征求群众意见,活动效果要接受群众评议。建立年度评优激励机制,将文化礼堂工作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和群众满意率。加强文化礼堂日常管理,为了让文化礼堂“”起来,避免出现“门不开、人少见、设备积灰尘”的现象,雷甸镇专门配备了1名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开闭馆、物品管理和卫生清理等工作,确保礼堂全天候开放,并聘请本地3个艺术团队为群众免费演出,同时,还将枇杷花艺术团表演和未成年人“春泥计划”融入到文化礼堂中,方便各类群众参与。

  二是出台《德清县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奖励办法(暂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该办法面向全县民间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民间文艺等各门类的业余文艺团队,对基层分散的文体力量进行整合、规范、提升。一方面各民间团队踊跃申报、乡镇认真推选,另一方面组织举办2014年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培训班,并安排19名文化业务干部针对性地下乡辅导,对文化礼堂管理员开展群文活动组织等培训,对其他文艺骨干组织开展声乐戏曲等方面的培训,采用“请上来”集中培训和“走下去”辅导结合的互动方式,有效提升文化礼堂活动队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了“枇杷花艺术团”、小南湖艺术团、孟郊戏曲艺术团等正式命名的22支“草根艺术团”,今年评定为五星级的7支民间文艺团队中,除了2支县级民营剧团之外,都是来自乡镇、企业、村组建的文艺团队。

  三是出台《德清县原创文艺节目资金补助办法》,“自我造血”功能充分发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本土题材、本土创作、本土编演”,提升本土创作积极性,培育“原创精品”。在全县掀起了创作文艺作品的高潮,评选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金火村村歌《乌牛山下是我家》获得省“村歌”创作演唱大赛双金奖,姚金林的方言小品《治水英雄》、朱子松的三跳表演《五水共治美德清》等作品在湖州各地文化礼堂广泛巡演。

  创设文化礼堂“草根团队”活动载体

  一是文化下乡紧接地气。根据《2014年德清县“送戏下乡”实施方案》《2014年德清县“文化走亲”活动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主管理的方式开展文化下乡。雷甸镇鼎力机械等12家优强企业与文化礼堂建设村“联姻”,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车间”双向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切实发挥乡镇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团体参与文化下乡。

  二是礼仪活动推陈出新。礼仪活动的设计,一方面注重传承,以乡风评议为载体,在农村文化礼堂中积极开展“向身边的人学习”“好婆媳”“好邻里”“美丽德清嫂”等评议活动30余次;另一方面对传统礼仪进行改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挥民间设奖的自我激励功能,新设白彪村“平民治水奖”、雷甸村“智灵乡土文化贡献奖”、洋北村“金卫好家庭奖”、新桥村“治水英雄奖”等4个民间奖项。

  三是文娱活动形式多样。开展“百件书画作品进文化礼堂巡展”“百名文艺工作者进文化礼堂巡演”以及“村落文化节、村晚、村歌赛”等系列活动。

  “草根”团队让德清的群众文化之花开得更艳,他们是一支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生力军,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与带动作用,有效推动了农村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